根據教育部2008年4月發布的統計公告,2007年,我國共有幼兒園13萬所,小學、初中38萬所,高中3萬多所,高等院校2300多所,各類職業技術培訓機構近18萬所,各類民辦學校近10萬所。合計82萬所,平均每個省27000多所學校,構成了我國龐大的教育信息化市場。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深入,全國高校以及中小學校的IT基礎設施得到了廣泛普及,各類職業學校、民辦學校以及幼兒園的IT基礎設施也開始走出了長期的低迷狀態。而伴隨著IT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正在進入第二個階段,即IT應用的普及和加強,主要體現在信息系統的應用層次正在獲得有效提升,個性化功能開發正在得到有效增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視頻會議。作為一種直觀、高效、及時、低成本的遠程溝通工具,視頻會議正在成為教育信息化應用的一朵奇葩,延伸到教學、協作、管理等各個層面,包括遠程會議與培訓、遠程互動教學、遠程觀摩評估、跨區域合作、在線流媒體教學等。
為此,科達推出了創新的、以“遠程、互動、協作”為特征的體驗式教育視頻會議解決方案,并將全新的視訊技術引入會議、課堂、教研、交流、評估、培訓等各個環節,從而掀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模式新革命。而這必將全面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快速普及與深化。
遠程會議與培訓
通過網絡遠程召開各類工作會議和師資培訓是視頻會議在教育行業的典型應用。基于該應用,領導足不出戶即可“面對面”溝通、老師足不出戶即可參加各類培訓,從而大大節約會議與培訓的組織時間和成本,提高溝通與學習的效率。
這類應用從部署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針對普教的,通常部署在教育主管機構與當地基層學校之間,如四川瀘縣和彭州兩地校校通、重慶長壽區和上海長寧區教育專網視頻會議等,另外一種是針對高教的,通常部署在擁有多校區的學校本部與分部之間,如南京郵電大學、上海電力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曲阜師范大學等學校的跨校區視頻會議。
在彭州校校通系統中,彭州市教育局與該市58所中、小學校的相關領導可隨時召開各類遠程行政工作會議,進行“面對面”溝通和交流,而且通過該系統,市教育局還可以定期組織各類遠程教師培訓,讓眾多教師獲得更多培訓和交流的機會,快速提升師資能力和教學質量。
而南京郵電大學的跨校區視頻會議系統則實現了仙林與三牌樓兩個校區間十幾個校長辦公室、校務辦公室的遠程互通,所有校長與相關領導只要在各自會議室、辦公室即可直接進行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的會議交流,簡單、便捷。
遠程互動教學
在眾多遠程教育模式中,基于視頻會議實現的遠程互動教學是最先進且最具推廣意義的一種模式,它能夠最大程度復原、模擬真實的課堂授課環境,萃萃學子匯聚一堂,有師者傳道、釋疑、解惑,師生間可即時互動與交流。
重慶長壽區的18所鎮辦學校就基于區教委搭建的視訊平臺實現了這種遠程互動教學應用。一些擁有優質師資力量的學?梢酝瑫r為區內其他學校提供實時教學共享,這些參加遠程教學的學生在本校教室就可以與身在外校的老師互動交流,就像位于同一課堂。
南京郵電大學仙林校區有一個能容納300個學生的大禮堂,學校的大型講座一般都是在這里舉行。以往,三牌樓校區的同學為了聽講座,都必須趕到仙林校區,而當遇到一些知名學者的講座時,三牌樓校區的同學更是需要提前1個多小時到達大禮堂,才有可能占到位置。而現在,三牌樓校區的學術報告廳安裝了視頻會議,學生們在本校區報告廳就可以參加仙林校區舉行的各類講座。
上海電力學院在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等省擁有多個成人函授教學點,遠程會議與教學系統建成后一改傳統的函授教學模式,平涼與南匯兩大校區的專家教授可“面對面”與函授教學點的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有效提高了學院的函授教學效率與質量。
遠程觀摩評估
傳統的公開課、示范課勞師動眾,容易干擾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而基于視頻會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領導無需到教學現場就可以全面、客觀地了解教師在教室內的教學實際情況,考察教師的教學水平,檢查和評估教學活動的效果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為開展教學改革、優化教學質量提供信息和依據。
上海長寧區教育局就利用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了全區普教公開課的遠程觀摩和評估,在不影響現場教學的情況下大大提升了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教育工作督導以及教育工作改革的效率,而且通過更多教育專家的參與使得評估工作更加公開、更加合理。
曲阜師范大學設學于孔子故里曲阜,在日照建有新校區。隨著越來越多的學院進駐兩大校區,如何實時、有效監管教學質量,成為擺在學院領導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上了視頻會議以后,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學校領導可以隨時隨地對兩校區多個學院老師的現場教學進行遠程實時監管,并在課后與相關老師進行遠程溝通交流,提出改進意見。
跨區域合作
近年來,利用視頻會議實現跨區域合作在教育行業日益增多。視頻會議打破了區域限制,不同區縣、不同省市、不同國家的各類學校、科研機構都可以基于視頻會議建立起全新的溝通渠道,共同組織培訓、教學以及科研等各類合作。
中國五大國家級實驗室之一的清華上海微電子中心致力于促進浦東新區在芯片設計、微電子裝備和光電子等中上游環節的拓展。在產學研的過程中,清華上海微電子中心與清華大學信息學院之間需要建立一個通暢的溝通和交流環境。視頻會議系統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兩地的研發人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既節約時間又節省成本。
與之類似,北京林業大學實現了更多跨區域的合作,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野外臺站、4個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5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林業局定位觀測站基于視頻會議實現了溝通平臺的整合,學術交流更加便捷。
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與臺灣醫學院、日本腦部功能研究室的溝通非常頻繁,以前基本依靠電話和郵件,溝通效率不高。部署視頻會議系統后,三地專家可隨時進行“面對面”的學術溝通和交流。每一句話彼此都聽得非常清楚,每一個表情彼此都看的非常真切,每一個技術細節彼此都交流得非常透徹。新加坡、臺灣、日本,相距萬里,又近在咫尺。
基于聯合部署的視頻會議系統,西澳大利亞語言學院、西澳大利亞堪林學院、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以及江蘇省淮陰高級中學實現了跨國合作。通過該系統,西澳大利亞兩所學院的老師將為常州中學、淮陰中學的學生提供雅思(IELTS)和澳大利亞現代發展史相關課程,而常州中學、淮陰中學的老師則為西澳大利亞兩所學校的學生提供中國文學解析等課程。遠程授課、課件同步顯示、互動討論答疑,讓大洋兩岸的學生們仿佛置身真實課堂,并感受體驗式遠程教學所帶來的無限樂趣。此外,通過該系統西澳大利亞語言學院和堪寧學院還將為這兩所學校的老師提供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認證課程(TESOL),并為常州、淮陰甚至是周邊城市的家長、學生提供澳洲留學咨詢。
在線流媒體教學
在前面提到的遠程互動教學中,整個授課過程、所有授課內容,都可以同步直播到學校的校園網上,全校學生都可以通過PC實時收看教學內容。而且,上述內容還可通過視頻會議系統提供的錄播軟件同步錄制下來,并在課后發布到網上,供學生點播下載。
蘇州獨墅湖高等教育區是借鑒國際理念規劃的新型高等教育社區,目前已經吸引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復旦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研究生院等眾多國內外著名學府在區內設立研究生院或分支機構。部署視頻會議系統后,該教育區不僅實現了遠程互動教學以及校間合作,而且實現了教學直播以及錄像點播,專家、教師及學生既可通過區內校園網實時收看直播的教學內容,也可通過校園網或Internet點播查看之前存儲的學術交流和教學講座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