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公司12月21日宣布,已經獲得三洋半數以上股權,完成了收購三洋的交易。截止12月9日,松下公司已經轉換了所持的三洋優先股,共擁有三洋50.27%的股權。這意味著,歷經多年的收購終于塵埃落定,三洋電機總裁佐野精一郎近日對外表示,盡管公司最近被松下收購,但目前并無退出現有業務的計劃。
技術為王的率真
作為入選500強的家電企業而知名,三洋一直是一個注重產品多于品牌本身的企業,三洋推出的產品如白色家電也都是高性價比而備受推崇的。而由于三洋在創建之初與松下的淵源,以及在電池等方面的先進技術而被松下收購,本質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回歸。而在投影機市場方面,三洋在技術和產品追求上也是同樣一脈相承的。
三洋全高清激光投影機
三洋電機在09年率先推出了很多具有概念趨勢的產品,比如可使用無線傳輸的LP-WXU700投影機,還有名動一時的4LCD技術QuaDrive引擎,甚至有最新采用的雙色輪DLP、激光投影和上萬小時維護的工程機型等等,這都表示,雖然三洋還未能完全進入一線集團,但在技術上和產品設計方面是已經是絕對的第一陣營。
反觀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比如短焦技術為例,三洋也是力推反射式短焦產品的,其畫面與距離比例甚至大幅大幅超越日立,但是過分專注于技術本身而忽略應用的結果卻是球面的魚眼鏡頭笑到了最后,同樣的,4LCD的尷尬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便其鋒芒超越了龍頭愛普生……好的技術僅是更接近成功的可能。
騎虎難下的LCD
與很多歷史情境相似,三洋對3LCD的感覺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使用3LCD作為主打投影技術成就了三洋和整個日系廠商在業內的統治地位,但堅持3LCD或許更多的不是選擇而是無奈了,三洋是日系品牌中推出DLP機型較晚的,因此雖然DLP在高低兩端對LCD的絞殺態勢,成就的卻不是三洋。
另外一方面是三洋在LCD方面的經驗和技術也是其本身難以割舍的,相比而言DLP技術內部差異化并不明顯,這不利于三洋發揮自己的特色,而且日系企業間的千絲萬縷的復雜聯系也進一步阻斷了這種可能,可以說直到三洋被收購為止,LCD依然很堅挺,但如果有更開放的選擇,對三洋和對整個行業都是非常有益的。
經營失策 時不我與
三洋曾經憑借出色的技術和產品思路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同時也有不錯的利潤回報,產品也通過其特有品牌風格不斷拔高,這在投影機產品同質化和價格戰的條件下是一個不錯的突圍選擇,不過專注于技術本身遠沒有選擇合適的渠道或策略來的重要,三洋贏得了內行消費者同時卻未能獲得一些專業人群的支持,其特異的產品思路也為營銷增加了困難。
當然,如果說三洋投影機因為本身經營而失敗還是有失公允,與其說三洋投影失敗倒不如說是三洋整體的失敗,日系企業在經濟中的全線飄綠使得他們不得不放棄一些邊緣業務,包括即便強如東芝也放棄了在投影方面成熟的系統,因此在投影上,三洋也同樣令人扼腕。
與全局、與松下博弈
雖然從目前來看,三洋會保留現有的全線業務,但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入,深陷泥沼中的日企對投影業務有多少耐心還是個問號,另外考慮到三洋與松下投影方面的業務交叉性,三洋還能堅持多線作戰的可能或許也并不大,投影并非全部,決定性因素還是要看整個行業的發展和經濟大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