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IPTV存在的主要發展問題
IPTV代表著三網融合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國IPTV發展現狀尚不盡如人意,尤其是總體規模明顯偏小。龐大的寬帶用戶群是IPTV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如何在寬帶用戶中大力發展IPTV用戶是電信企業等IPTV運營主體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IPTV是集互聯網、電信、娛樂等為一體的新型業務,它不僅涉及PC終端還涉及電視機終端。因此,傳統的單一電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IPTV業務發展的需要。從2003年至今,經過5年的運營,我國IPTV運營商仍然面臨運營模式和生態鏈的問題,如內容、運營模式、收費模式和生態鏈等,依然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但各運營商都在積極探索自己的發展模式。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說已經找到了完全適合IPTV發展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與IPTV類似,從全球來看,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融合性業務商業模式都還處于探索階段。盈利的根本除了成本因素之外,擴大用戶規模及提升其ARPU就成為關鍵。數字電視的發展就是如此,而且僅僅依靠傳統的廣告盈利也問題重重。
數字內容是IPTV等數字新媒體吸引用戶的根本動力之一。隨著數字新媒體的爆炸式增長和人均媒體消費的提高,內容為王的日子即將來臨。但是,我國IPTV主要運營主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等國有電信企業在內容上并不具備競爭優勢。我國互聯網上混亂的版權狀況以及免費的業務形態,對IPTV內容價值形成較大壓力。部分IPTV運營企業已經遭遇知識產權費用過大等問題;當前IPTV傳播的內容主要以傳統電視節目為主,新穎的有吸引力的數字新媒體內容還相當缺乏。實際上,即使是我國的傳統電視節目也不能滿足觀眾對媒體內容的渴求,只有15%左右的電視節目是首播的自制內容。
IPTV具有區域競爭市場特征。從競爭的角度來講,每一個IPTV運營商所面臨的競爭對手首先是當地廣電系統。在很大程度上,IPTV產業發展的最大阻力來自于當地的廣電系統。目前,部分地區正在嘗試從黨建、農教等行業性業務入手,逐漸拓展與電信在IPTV經營上的合作范圍和合作層次。
2.我國IPTV發展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我國IPTV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不可否認與市場和企業自身有很大關系,而且這種立足于市場機制的關系是制約IPTV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例如,沒有合適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同時,政策壁壘亦是制約IPTV發展的重大因素。我國采取了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推進三網融合體制和政策創新。2008年1月8日,中辦發【2008】1號發布,強調要推進三網融合,鼓勵電信與廣電相互開放和業務交叉。該文首次明確了國有資本可參與數字電視接入網建設,這為IPTV等融合性業務的發展掃清了政策障礙。1月31日,原信息產業部和廣電總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開始正式實施,為規范包括IPTV在內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據,部分修正了《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對非廣電企業的不公平監管態度。
但是,我國三網融合的相關體制和政策仍存在不完善和相互矛盾之處,部分政策原則性較強,缺乏實際可操作性;诓块T利益和傳統行業利益,有關政府部門有可能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解釋,因而會繼續制約IPTV等融合性業務的發展,F行政策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所有權歧視,二是部門歧視。我國的國情以及電信不具有內容競爭力的事實決定了IPTV產業的發展難以脫離廣電而單獨進行。隨著IPTV產業的逐漸深入,通過與現有牌照運營商等合作主體開展的試點的成功,所起的示范效應對產業發展的幫助越來越大。但是,如果不改變地方廣電系統的敵視態度,即使電信企業拿到IPTV牌照也難以突破地方廣電的束縛。因此,對于IPTV運營企業來講,在現行政策的框架內,做好IPTV發展的頂層設計,爭取與地方廣電部門結為戰略聯盟(至少是合作對象之一),實現與地方廣電產業合作共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