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投入了3000億元人民幣,但真正用于奧運場館建設只有130億元人民幣,其余絕大部分資金花在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于是北京有了10號線、5號線,多了藍天白云,這些投入雖大,卻終究是值得的,因為這是用戶在奧運上獲得的最大收獲,并且對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經濟帶動也會水漲船高。
比較IPTV,其投入和產出,其實也有一個計算加減法的誤區。
人們普遍認為IPTV投入大,主要是因為加入了網絡改造的費用,而這就和計算奧運投入一樣。電信運營商的寬帶是其未來發展的根本,且其趨勢是帶寬會越來越高,資費越來越低,因此對網絡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以IPTV為事件觸發點,這僅僅是使運營商的網絡改造投入的時間提前,費用預支。且對固網運營商來說,可以用IPTV將用戶更好地圈住,以免被新聯通和虎視固網市場的移動搶跑,與此同時,帶寬提升,運營商基于網絡的相關業務也可以更順暢地開展,相關業務的收入也會有一定增長。
因此,IPTV雖然引發了網絡改造,但網絡改造并不僅只是為IPTV服務。
IPTV目前采取的是捆綁寬帶資費的方式,大多不采取單獨收取IPTV使用費的形式。于是,IPTV的直接收入便難以體現。但大多數人沒有把電信寬帶用戶的流失率和黏稠度兩個因素考慮在內。
黏稠度的價值在于,在寬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果單論資費,中國電信不占優勢,但因為能額外提供IPTV的服務,使很多用戶依舊延續使用電信寬帶,尤其是在目前中國電信采取直接包年方式的情況下。
在寬帶保持增長的情況下,也許很難衡量用戶流失率,因為IPTV雖不是用戶增長因素的全部,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無形之中其在降低用戶流失同時反而有益于用戶增長。
IPTV所能帶來的間接收入難以以準確的貨幣來表達,但從上海電信2008年1~7月的寬帶增長數據或許能有所思。
一、IPTV在寬帶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直接拉動寬帶業務的發展,帶來新增用戶,目前約有10%的IPTV用戶為新增寬帶用戶。
二、約80%的IPTV用戶是在原寬帶業務基礎上申請加載IPTV業務,增加了客戶粘性,形成了差異化優勢,規避了寬帶價格下降的風險。
三、IPTV業務通過拓展視頻服務市場,在家庭電視業務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10%的用戶是純IPTV用戶。
因此,對于IPTV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分析,我們不能單純看該業務本身的數字指標,而需要全面、綜合地考慮該業務對其他業務所帶來的聯動效應,不可過于注重短期利益,應從更為宏觀的角度,從電信業務轉型的長期戰略方向來看。
我們應該把視角放得更長遠些。比如奧運,雖其巨大投入引發著爭議,但老百姓卻體會著實實在在的生活便利,并且受益長遠。IPTV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