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電視技術在國內的情況
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較為成熟的高清電視技術,我國的數字高清電視起步較晚。直到1993年,國家科委才開始組織"HDTV 發展戰略專家組",國務院繼而在94年成立了"HDTV協調小組",并任命了"HDTV專家組"和"HDTV總體組";到了98年,朱镕基總理根據"HDTV協調小組"的最終報告,提議由國家計委牽頭,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科技部、國家質檢局、信息產業部、國家廣電總局等來自國務院的6個部委成立了"國家數字電視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領導小組"。
TCL全模式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
1999年10月1日,中央電視臺成功進行了國慶50周年活動的HDTV地面廣播實況轉播試驗,這也在我國數字高清電視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進入2001年,上海文廣也開始試播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節目、03年,深圳電視臺高清頻道開播、2005年9月1日,央視高清臺試播;2006年1月1日,上海文廣"新視覺"與央視高清影視同時正式播出。奧運前夕,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在內的6個奧運城市以及廣州、深圳等都將開播免費地面數字電視奧運高清頻道;在奧運期間,央視高清頻道將免費向所有高清電視用戶播放長達3800小時的高清奧運節目,這些免費政策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數字高清電視的發展。
我國的高清數字電視的發展采用了先有線、后直播衛星、再地面無線的"三步走"戰略:2003年大量推進有線數字電視,2005年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開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試驗,2008年借助奧運會全面推廣地面數字電視廣播,2010年希望能夠全面實現廣播電視的數字化,2015年停止模擬電視播出。
截至到去年年底,全國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已經達到了2400萬戶(全國約有1.5億有線電視戶),普及速度還是相當快的,甚至有人預測到2012年我國的數字電視用戶將會達到1億。
雖說我國的數字電視普及速度較快、高清設備市場也是日新月異,但當前國內的數字高清電視機市場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混亂。由于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整個市場顯得魚龍混雜,即便是國家規定了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DMB-TH,電視生產廠家所標稱的"高清"還是很難統一。最根本的還是高清電視信號源的缺乏,盡管消費者能收到上百個有線或衛星頻道,但能夠提供高清信號的頻道還是屈指可數。再加上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數字高清電視的起步很晚,國內高清電視的發展之路還會比較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