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晰度視頻會議的標準
在高清編碼/解碼技術產生之前,視頻會議數據是基于通用交換格式(CIF)進行編碼的。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部(ITU-T)制定了視頻標準,稱為H.261和H.263。H.261標準只定義了QCIF和CIF格式。四分之一CIF(QCIF)格式只被用于最低數據率(64千位/秒及更低)的會議,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自從H.263標準發布以來,更多使用“全分辨率”(定義為16CIF)的格式(4CIF和16CIF)逐步被采用。由于采用此類標準時,計算和寬帶的限制,用于全動態視頻會議的通用分辨率仍然是CIF到4CIF。
ITU-T最近采納了視頻壓縮新標準,該方法減小了整個視頻文件的大小,從而文件可以更為經濟地通過容量更小的網絡連接(更低的數據率/寬帶)進行傳輸。
現在,ITU-T建議高清晰度視頻會議采用H.264視頻標準,該標準通過比較低的數據傳輸率提供高質量畫面,F在,H.264已成為HD-DVD(高清DVD)以及廣播、有線、視頻會議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強制標準。
H.264技術非常適合視頻會議。盡管和之前的H.26x算法相比,它需要更高的處理性能,但是自2004年之后生產的大多數視頻會議系統都包括H.264。它可提供優質的視頻傳輸和低延時的編解碼,從而使視頻流更為流暢、自然。事實上,H.264的效率是H.263的兩倍,在特定線路速率下的視頻質量也要高出一倍。此外,某些增強的H.264技術還包括交互視頻的差錯隱消算法,此技術可自動調整視頻處理,即便在網絡負擔過重、不穩定或者出錯率高的情況下,都可以保證操作自如,并提供更高品質的視覺享受。
H.264編碼標準提供了更強的靈活性,為不同的開發商提供了互聯互通的通用平臺。H.263標準支持眾多不同的版本,而H.264標準只包含極少的壓縮技術。這樣一來,可以在不明顯降低視頻質量的前提下更輕易地實現多生產商不同視頻會議設備的集成。
高清視頻會議和高清電視的區別
高清電視是單向廣播,電視網絡單向傳輸(播放)視頻。高清視頻會議則是雙向、互動的過程,在網絡中實時、雙向地傳輸音頻和視頻數據。為實現高清視頻會議技術,會議中所有的終端都必須支持高清。
高清電視廣播可以保持固定的信號質量,而視頻會議的質量可能會因為網絡傳輸的大量數據而降低。編碼/解碼過程和通過網絡傳輸大量數據信息所消耗的時間可能造成處理過程的延時。過多的延時會增加語音重疊的機會,并有可能造成視音頻不同步。長時間的延時可以通過音頻效果明顯地表現出來,劣質的音效會嚴重影響整個視頻會議體驗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