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場和監視器顯像管周邊的帶磁物質,如金屬機柜的漏磁等均會使電子槍電子束產生附加偏轉,影響色純度和電子槍R、G、B三叔電子束的運動軌跡精度。另外,彩色顯像管內部金屬陰罩板及其支架以外部的防爆環等金屬部件,在彩色監視器移動時將改變與地磁場的取向,地磁場間磁化這些部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顯像管的色純度和會聚,在屏幕上將會造成某一局部的偏色。故此建議監視器擺放是盡可能南北擺放(屏幕垂直南北向)且遠離磁性物體,盡可能減弱地磁場的影響。
監視器中設有自動消磁電路,監視器在每次開機使用時可以消除通常情況下CRT內部金屬部件被外來磁場磁化的影響。
如果監視器被磁化(表現為色純不良)現象較輕微的,多次開關機即可使被磁化的金屬部件消磁;如果磁化嚴重即使多次開關機仍色純不良的,則只好使用外部消磁的方法了。
五、CRT監視器與LED監視器在性能上有什么區別?CRT監視器會否被LCD監視器所取代?
使用陰極射線顯像管(CRT)的彩色監視器和使用液晶顯示屏(LCD)的彩色監視器在圖像重現原理上是由區別的,前者采用磁偏轉驅動實現行場掃描的方式(也稱模擬驅動方式),而后者采用點陣驅動的方式(也稱數字驅動方式)。
因而前者往往使用電視線來定義其清晰度,而后者則通過像素數來定義其分辨率。CRT監視器的清晰度主要有監視器的通道帶寬和顯像管的點距和會聚誤差決定,而后者則由所使用LCD屏的像素數決定。CRT監視器具有價格低廉、亮度高、視角寬、使用壽命較高的優點,而LCD監視器則有體積小(平板形)、重量輕、圖像無閃動無輻射的優點,但是LCD監視器的主要缺點是造價高、視角窄(側面觀看時圖像變暗、彩色飄移甚者出現反色)、使用壽命短(通常LCD屏幕在燒機5000小時之后其亮度下降為正常亮度的60%以下,但CRT的平均壽命可達3萬小時以上)等缺點。應該肯定的是:價格、視角和使用壽命是影響LCD監視器普及的三大瓶頸。當然,LCD作為平板顯示器件的一項最為成熟的前沿產品,已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有關廠家的重視,其技術正在不斷地進步。目前新型采用面內切換技術的薄膜品體(TFT)工藝的LCD屏的水平視角已可達到160°、垂直視角已可達到140°;與此同時,LCD屏的價格將隨著產品的逐步普及和產量的逐步上升而逐漸下降;LCD的使用壽命也將隨著LCD背光源及液晶材料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提高。因此無可置疑的是若干年后(可能是5年或10年之后)LCD監視器完全有可能取代CRT監視器成為監視器市場的主流產品。
六、監視器作為矩陣控制系統的監視器終端時,為什么在矩陣控制器切換圖像是會出現一段時間的不同步現象?
在監控系統中,每路前端設備(如攝像機)等輸出的圖像信號中的場同步信號如果存在相位差,則矩陣控制器切換各路圖像信號時,監視器便會出現一段時間的不同步現象,相位差越大,不同步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建議在構建監控系統時,應盡量選用帶有外同步(GEN-LOOK)輸入的前端設備,并且所有的前端設備均使用外同步方式,即各路圖像信號的同步都受同一同步信號控制,促使監視器屏幕顯示同步。
七、在使用監視器觀察圖像時,為什么有時會出現圖像扭曲、變形失真、行場不同步甚至無輸入信號的故障、現象?
1、監視器的行業標準規定,專業監視器的輸入信號幅度為1Vp-P±3dB(約0.7Vp-P—1.4Vp-p),輸入阻抗為75歐姆。因此,如果輸入信號由于線纜衰減、阻抗不匹配或傳輸電纜的BNC頭制作不規范等原因,造成輸入信號幅度遠低于0.7p-p;或者由于攝像機的輸出不規范或接入了某些不規范的接入設備(如分配器、放大器等)導致輸入信號幅度遠大于1.4Vp-p時,均有可能造成圖像失真、行場不同步等現象。
2、由于視頻頻率范圍較寬,視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較易受到干擾(包括50Hz電源干擾,電磁波干擾等),從而影響圖像質量。干擾嚴重的可能造成圖像扭曲、變形、滾道、行場不同步。因此監控系統安裝過程中,視頻線必須遠離電磁波干擾源。
3、前端設備、控制主機設備及終端設備之間的電位有電位差也會干擾視頻信號,造成圖像信號的畸變或圖像出現滾道,如果在整個系統帶電接入時(即前端設備、主控設備及終端設備均處于通電狀態下接入BNC頭連接前后端設備時),可能由于前后端設備的地線(實際上是便是傳輸電纜的屏蔽層)之間的電位差造成地對地跳火,這一跳火嚴重時會擊毀輸入端的元件或PCB板砂鍋內的地級敷線。造成輸入端開路,輸入無圖像故障。因此監控系統工程的建設應嚴格按規范設計、施工。接地母線應采用足夠截面積的銅制導線,確保前后端的地對地電阻<1Ω,接地線不得形成封閉回路,不得與強電網零線短接或混接。
八、監視器的清晰度是如何定義的?有什么儀器可以檢測出監視器的清晰度?
監視器的清晰度是由監視器視頻通道的帶寬和顯像管的點距和會聚誤差決定的,對于PAL信號而言,其通道帶寬與清晰度這件的折算關系為1M78線,對NTSC制式而言,為1M56線;此外,要確保監視器相應的清晰度,監視器使用的顯像管的點距和會聚誤差也必須達到相應的要求,例如對會聚誤差而言:監視器水平清晰度≤水平寬度(mm)/中心會聚誤差(mm)
必須指出的是,某些廠家在監視器出場時對監視器的清晰度的標稱有夸大行為。實際上對于監視器清晰度的評判一方面可以通過圖像主觀評價判別出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專用儀器----帶多波群圖像的圖像信號發生器的顯示結果判別出來。
九、同一支彩色攝像機在不同的彩色監視器上為什么有的能顯示出彩色,有的只能顯示黑白圖像?
攝像機和監視器作為監視系統的前、后端設備,其原理剛好相反,前者是通過CCD(或其他傳感器件)將被攝對象的成像轉變成為電信號,并經視頻處理電路處理成為視頻信號;而監視器則用于將視頻信號通過視頻通道的解碼電路分解出紅(R)、綠(G)、藍(B)和亮度(Y)信號,并通過釋放電路驅動顯像管的電子槍形成R、G、B三束電子束攝向屏幕。輸入視頻信號還同時通過同步分離電路分離出行、場同步信號,并通過行、場偏轉線圈產生行、場掃描信號,促使攝向屏幕的電子束一一落在相應位置,最終重現一幅幅穩定的圖像。對于PAL彩色視頻信號而言,其色度信號通常被調制在中心頻率為4.43MHz的彩色副載波上,如果攝像機產生的彩色副載波頻率產生偏移,或者監視器解碼電路的4.43MHz負載波振蕩器的中心頻率產生偏移,則有可能使重現的圖像不能顯示出彩色,而變成寄生有網紋信號的黑白圖像。
彩色監視器行業標準所規定的彩色副載波同步范圍為4.43MHz±300Hz,因此如果攝像機輸出的復合視頻信號的彩色副載波頻率偏移量超過±300Hz時,則在監視器上將有可能不能重現彩色圖像。當然,監視器的彩色同步范圍也可以調得寬些(如±500Hz),但彩色副載波信號的寬度和品質因數是相克的,同步范圍如果故意擴大,則彩色噪波則會相應增大,即彩色信號的品質也相應會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監視器輸入的復合視頻信號幅度嚴重下降或嚴重畸變,也可能造成重現圖像無彩色的現象,這是因為彩色監視器的行業標準規定專業級監視器輸入信號幅度低于0.7Vpp,或由于使用了非75Ω標準的同軸電纜而造成高頻衰減,致使彩色副載波的信號幅度低于0.21Vpp的話,也可能導致重現圖像無彩色,此時便必須在敷線時增設視頻放大器或選用75Ω標準的同軸電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