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被“高清”充斥視聽的年代,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看高清。在藍光、高清播放機、HTPC形成的“三足鼎立”態勢下,價格無疑限制了藍光的普及,而HTPC的復雜操作也令許多不懂電腦的人望而卻步。不過,操作便捷的家電化產品——高清播放機似乎并沒有在高清市場上形成燎原之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礙了高清播放機的普及腳步呢?
近日,某高清論壇做出了一項調查,究竟什么因素令消費者購買高清播放機遲疑。調查結果顯示,約40%的網友選擇了“兼容性不好,不穩定”這一理由,約30%的網友選擇了“價格太高”,而選擇“高清節目源獲取不便”與“電腦可以滿足我的高清需求”兩大理由的網友數量相當,都在15%左右。
分析原因,選擇“電腦可以滿足我的高清需求”的網友應當都是HTPC的用戶,這部分用戶具有較為豐富的電腦知識,即便是復雜的播放操作他們也會自己動手解決,因此,短時間內這部分用戶或許不會將注意力轉移到高清播放機上來。
另一方面,統計結果也反應了高清節目源匱乏的問題。目前國內高清玩家的高清片源多數來源于網絡下載。而網絡資源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確使下載變成讓人頭疼的事情。去哪里下載?影片質量如何?有沒有病毒?下載速度如何?等問題都令沒有耐心的用戶止步不前。其實很多播放機廠商在售后都提供了長期免費拷片的服務,用戶完全不必擔心,只要你的硬盤足夠大就OK。
“價格太高”這個因素實在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的高清播放機,最便宜的僅1千出頭,最貴的要3、4千元。對經濟條件較寬裕的用戶,價格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而對于普通玩家,任何設備的投資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誰也不希望幾千大元買回的設備眨眼就淘汰了吧!更多的玩家或許只希望在藍光普及之前的“過渡時期”花不多的銀子來玩一下高清。而高清播放機的降價也是很困難的,唯一的可能是產品的更新換代。因此,對于動輒幾百元的藍光碟而言,高清播放機其實已經不算貴了,畢竟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想提前享受就要付出代價。
而最多人關心的,“兼容性不好,不穩定”問題,應當說是阻礙高清播放機普及的最大瓶頸。目前市場上的高清播放機產品除個別韓國品牌外,幾乎都是國內品牌。這些廠商并沒有太大的知名度,因而用戶也容易產生不信任感,質量和售后方面的擔心是最多的。與功能強大的HTPC相比,不能通吃所有高清格式也是個問題。
高清播放機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自誕生到現在也不過經歷了一年左右。應當說,它的誕生是為了彌補藍光的高價和HTPC的繁瑣操作。高清播放機應當算是具有中國特色,非常人性化、家電化的產品。
以目前藍光的降價速度和防盜版措施,想像當年的DVD一樣,幾元、十幾元地買碟,至少還需要三、四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網絡下載仍是國人玩高清的主要途徑。盡管電腦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不過,高清播放機作為家電化產品,更適合家庭用戶使用。不僅外形更適合于擺放在客廳,像電視機一樣簡潔的操作也更適合家人使用。
藍光、HTPC、高清播放機“三足鼎立”
存在即是合理的,高清播放機的存在必然依托于它的市場。而對于目前高清播放機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行業內應當出臺統一規范來規范高清播放機廠商的市場行為,對于規范、信譽好的廠商,應當加大扶持力度;而對于那些賣完產品就“人間蒸發”的非法“山寨廠”則應當加大打擊力度。有了規范的市場和生產秩序,高清播放機產業才能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之路。
對于廠家而言,目前首要的任務則是完善產品和加強售后服務。完善的產品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動機,而完善的售后則為用戶吃定一顆“定心丸”。只有在產品質量和功能方面下足功夫,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這也是企業做大,做強,做出知名度的必經之路。
筆者想說的是,請那些一味抵制國產高清機的朋友放寬容一些吧,這些民族企業的萌芽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展成民族企業的中流砥柱。任何新鮮事物的產生,如果沒有適合它生長的土壤,都將在襁褓中夭折。支持民族企業,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