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北京奧運會離開幕時間進入一個月倒計時。每屆奧運會、世界杯等全球性的重大體育賽事,都是促進廣播電視發展的大好時機。廣電部門卯足勁地發展數字電視,據統計,目前我國數字電視用戶已經超過3000萬戶。電信運營商也加入到電視用戶的爭奪行列中,中國電信不久前啟動了57.4萬臺的IPTV機頂盒招標。隨著奧運的日益臨近,數字電視與IPTV之爭日趨激烈。
IPTV是中國電信數字家庭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其戰略轉型的重要切入點。中國電信從2005年起,開始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陜西等省市進行IPTV業務試點,通過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的戰略合作,向用戶提供點播、直播、時移、回看、信息瀏覽、游戲等面向電視機顯示的媒體服務。
為了加速發展IPTV,中國電信不久前啟動了57.4萬臺的IPTV機頂盒招標,這是其第一次采用統一招標的方式大規模發展IPTV用戶。本次招標采取邀標方式,擬采購57.4萬臺,其中標清終端53.6萬臺,高清終端3.8萬臺。相關廠商負責人透露,該招標在近日進入報價階段,參與招標的廠家共12家。IPTV的發展依賴于電信運營商的戰略,中國電信此舉意味著IPTV產業將迎來重大轉機。
除了解決終端問題,電信運營商在IPTV的市場拓展上也不遺余力。近日,上海電信將1月份推出的IPTV“歡樂體驗”活動做了延期,活動截止日期從2008年6月30日延長到2008年12月31日。據消息人士透露,這樣的強力促銷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在上海IPTV用戶每周新增1萬多戶,截至目前已經發展用戶近50萬,而年底目標是75萬。
上海電信除了利用促銷大力發展用戶規模外,在內容上也頗下功夫,其在今年“5.17電信日”正式試商用高清IPTV,而且仍然高舉免費大旗——具備高清網絡開通條件的IPTV用戶可免費享受1年的高清IPTV視覺體驗,同時電信將上門為用戶免費將現有機頂盒更換成高清IPTV機頂盒并配備專用視頻連接線。再加上百事通近日推出的“多畫面直播、賽事大全、邊看邊聊、電視博客”等八大奧運看法,可謂強勢出擊了。
電信運營商大力發展IPTV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據悉,UT斯達康已把業務發展重點轉移至IPTV領域。它還建立了三個IPTV研發中心。
電信運營商緊盯IPTV,廣電部門也并未懈怠,東方有線號稱要送出2億元的機頂盒,規定在上海市區范圍內已經完成雙向網改造的有線電視用戶,在與東方有線簽訂2年數字有線電視收視協議后,即可免費領取一臺市場價為1100元的數字電視機頂盒。高清方面,在整體轉換過程中,用戶可以利用差價置換的辦法,把基本型或交互型機頂盒置換成高清機頂盒。
事實上,數字電視的用戶數已經遠遠超過IPTV。根據廣電總局相關機構的數據,截至2008年一季度,我國已經擁有了3195萬數字電視用戶,有線電視數字化程度達到31.96%。國內的兩家調查公司In-Stat和絡達咨詢的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市場得到全面啟動和快速發展,年增長率達到115.38%。
預計今年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新增2819萬戶,累計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規模達到5615萬戶,2011年累計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規模達到1.1165億戶。
當前北京、上海已經開通地面數字電視高清頻道,近期深圳、廣州也將開播地面數字高清信號,到8月份奧運會期間將實現北京、天津、上海等6個奧運城市和廣州、深圳市都開播地面高清電視節目,年底前國內將有37個城市開播地面高清數字頻道。
數字電視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目前,國內外的多家彩電廠商均推出了自己的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6月28日,在廣州舉行的“地面波數字電視廣播優勢交流會”上,東芝展示了三大系列通過“1080高清顯示器”認證的全高清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REGZA。此外康佳也推出了型號為DLC42CT36DC的數字電視一體機,該機型是目前市面上極少數可同時兼容多載波和單載波國標的數字電視一體機之一。
盡管廣電部門與電信在標準問題上還存在爭議,但從發展經驗來看,合作才是兩者實現共贏的關鍵。早在2003年,臺灣“中華電信”便已推出視頻點播服務MOD,但在去年5月下旬又宣布推出采用微軟技術的IPTV服務,增加較高端的數字家庭應用。
美國1996年頒發的電信法解除了電信業和有線電視業之間禁入的限制,允許電信運營商以任何方式提供電視業務。歐盟1997年融合指令的發布和2003年統一監管框架的實施,推動了歐盟各國三網融合的發展,歐盟大多數國家均開放了有線電視和電信市場,允許彼此進入。在日本,承載和內容管制相分離、統一的監管機構和“利用電信設施提供廣電業務的法律”的實施,允許利用電信網絡提供IPTV業務。
在我國,廣電部門通過其手中擁有的內容審查、頻率規劃等壟斷性行政資源確保了自己的傳統電視業務不受影響,并有意將業務范圍向電信的增值業務領域擴張;另一方面,廣電部門要發展IPTV也無法離開電信方面的支持,電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廣電缺乏用戶的支持,在此前的寬帶業務發展中,廣電的用戶拓展也不順利,這使得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成為必然。
在國內,兩者的合作已有了“上海模式”。上海文廣主要負責的是內容集成、管理、播控、用戶終端等環節,電信運營商主要是負責IPTV內容的傳輸,包括EPG流媒體緩存、內容流媒體緩存與分發、IPTV認證代理、用戶計費、用戶收費等。這很好地解決了兩者之間的沖突和利益分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