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在天津712廠誕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臺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序幕。
1978年,國家批準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定點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1982年10月份竣工投產。不久,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我國彩電業迅速升溫,并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并涌現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
1985年,中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臺,超過了美國,僅次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
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934萬臺,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
1985-1993年,中國彩電市場實現了大規模從黑白電視替換到彩色電視的升級換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開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電,29英寸彩電的市場價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經售出10多萬臺。
1996年3月,長虹向全國發布了第一次大規模降價的宣言―――降低彩電價格8%至18%,兩個月后,康佳隨后跟進,打響了彩電業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價格戰。
同年4月,長虹的銷售額躍居市場第一,國產品牌通過價格戰將國外品牌大量的市場份額奪在了手中。這場降價戰后來也導致整個中國彩電業的大洗牌,幾十家彩電生產廠商從此退出。
2001年,中國彩電業大面積虧損,康佳、廈華、高路華虧損,長虹每股盈利只有1分錢,這種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過技術提升得以扭轉。
2002年,長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國首臺屏幕最大的液晶電視,屏幕尺寸達到了30英寸,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屏”。
2003年4月,倪潤峰掀起背投普及計劃,背投電視最高降幅達40%。
2004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彩電實施反傾銷,導致中國彩電無法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2004年,中國彩電總銷量是3500萬臺,其中平板電視銷量不過區區40萬臺,占整個彩電產品的1.14%。
2006年,國產CRT電視銷量為3112萬臺,首度出現下滑,比上一年下降3%。
2007年,國產CRT電視銷量下滑到2400萬臺,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出現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