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含量:★★★★☆
蒙騙指數:★★★★★
綜合評定:★★★★☆
![]() |
案例內容:國米的鐵桿球迷老羅準備買臺新的液晶電視,揣上錢就直奔賣場去。到了賣場才發現原來現在的液晶電視居然有這么多的門道。自己是外行,當然也就能看看熱鬧。就是不知道所謂的賣場里的“內行”們看的“門道”到底是不是“門道”。比如老羅剛剛提到自己平時喜歡看足球比賽,銷售人員就忙不迭的介紹起旗下的產品,美其名曰“這款電視具有4ms的超快反應時間,對您喜愛觀看體育運動而言再合適不過”。雖然不知道這個“響應時間”是何方神圣,但是說的老羅有點心動,可是,乖乖,價格上也是不菲,看看其他的產品,有的是“8ms”,有的是“6ms”,再摸摸兜里的錢,老羅考慮到底是砸銀子買它個快兩毫秒,還是省下來換兩張球票呢?而究竟響應時間到底指的是什么?它又是不是真的有價值呢?
專家解讀:目前的商家所提到的響應時間指的是液晶屏幕上每個點由前一種色彩過渡到后一種色彩的變化所需要的個時間過程。這事實上是一個非常“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消費者們可能從來沒有見到過普通的CRT電視或是等離子電視宣傳該概念,這是因為此兩種電視的效應時間短到可以忽略不計,而液晶電視正是具有響應時間慢、畫面具有拖尾現象這個缺點,才不得不拿該參數作為同種商品之間的技術對比。不過,就事論事而言,即使液晶電視具有不可避免的拖尾問題,其也是響應時間的數值越小拖尾現象就越少。
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響應時間就是4ms和8ms,聽起來好像后者是前者的二倍,但就人肉眼所觀察到的范圍內而言,二者區別不大。據數據統計,液晶電視的全程反應時間只要在16ms以下就可以滿足視覺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提到了一個“全程響應時間”的概念,因為有些商家總會鉆文字空子而將全程的16ms改寫成單程8ms,在用戶提出質疑時還振振有詞,因而用戶如果選擇購買快響應時間的產品,則需要弄清楚其所標榜的參數到底是全程還是單程。而對于老羅這樣的用戶而言,如果不是對性能要求非常嚴苛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多花許多錢去買一臺在“響應時間”上具有優勢的產品,“買如雞肋,食之無味,錢之可惜”。
綜述:在上文里,專家就六個案例解讀了一些在購買平板電視時一些不良商家常會實用的混淆視聽的手段。不知道各位消費者朋友有沒有從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排除了信息不對稱、練就了火眼金睛后,誰還敢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在今年的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筆者還會約同專家為大家介紹另外一些在選擇購買平板電視時需要注意的商家混淆視聽的手法,也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幫助,真正的“防患未然”而非“秋后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