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癥結在于機頂盒的推廣。目前,不管用戶家中是數字電視機還是模擬電視機,都必須通過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指定的機頂盒,才能接收數字電視信號或把數字電視信號還原為模擬電視信號。但是,限于國情,多數情況下,付費電視與免費電視節目內容大同小異。因而,有線電視用戶就不愿意購買機頂盒,甚至連白送都難以提起興趣。
于是,免費提供機頂盒成了那些推進整體轉換城市的普遍做法。但廣電總局要求各地制定有線數字電視的基本收視維護費標準時嚴格遵照國家發改委和廣電總局的規定,這樣,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又難以通過提高基本收視維護費標準,快速收回機頂盒成本,從而影響有線電視數字化的進程。以歌華有線為例,如果每臺機頂盒為500元,北京市完成整體轉換,則累計成本高達160000萬元。2007年末,歌華有線股東權益不過396849.58萬元。目前,北京地區基本收視維護費標準為每月18元。因而,歌華有線要收回機頂盒成本,時間很長。甚至有輿論認為,機頂盒壽命與機頂盒收回成本的時間相當。屆時,有線網絡運營商是不是要考慮第二次、第三次免費提供機頂盒呢?這不免走進了怪圈。
其他的投資主體,大多持觀望態度。有關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整體轉換的信貸支持和金融支持,在確保國有廣播影視單位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吸收境內非公有資本參與業務開發的文件下達已經兩年半多了,卻鮮有企業愿意跟進,為免費提供機頂盒積極買單。
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只有150多天了,而《“十一五”時期廣播影視科技發展規劃》要求,2008年實現北京奧運會的高清晰度電視轉播。如果電視數字化的進程不能加快,那么,對多數中國老百姓而言,高清晰度電視轉播就缺乏實際意義。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稅務總局、廣電總局聯合制訂的《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積極支持數字電視相關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上市公司配股和增發新股等方式籌集資金,增加對數字電視產業的投入。”該政策自今年2月1日起施行。實際上,中國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從來就不限制數字電視相關企業籌集資金。但如果所投入的項目難以有回報,那么,籌集資金的可行性也就不大。
筆者認為,在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的進程中,政府可以直接介入。我國的廣播電視業,首先是事業,因此,政府對其多一些投入,理所當然。今年2月15日,美國政府表示,將向消費者郵寄40美元優惠券,幫助支付機頂盒的費用。美國商業部國家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將對15億美元的機頂盒費用補貼優惠券項目的方式來監督。《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則提出:“2010年年底前,廣播電視運營服務企業收取的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經省級人民同意并報財政部、稅務總局批準,免征營業稅,期限最長不超過三年。”這也可以看作政府投入的一種形式。但僅僅依靠免征三年營業稅,仍難以消化免費提供機頂盒的財務壓力。因此,還可以進一步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加大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的力度。
當然,市場運作的成分也必不可少。畢竟,廣播電視業同時也是產業。在整體轉換后短期盈利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筆者建議由有線網絡運營商發行收益債券。這是一種無論利息的支付或是本金的償還,均只能自債券發行人所得或利潤中拔出的公司債券。發行人若無盈余,則累積至有盈余年度始發放利息。其利息并不固定,視有無利潤和利潤大小而定。因此,這種債券與優先股類似。從有更大回旋余地的角度考慮,這種債券設計的期限可以很長。這種債券一般不公開發行,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依舊能吸引投資者。目前,我國對發行收益債券并無規定,因而有一定的開創性。當然,政府也可以直接參與市場運作,發行市政收益債券,由某級地方政府授權的代理機構(如市有線網絡運營公司)發行,償債資金來源于項目自身的收益,并不排除政府給予一定限額的補助。發行人享有特殊的優惠待遇,一般免繳或減收利息稅。
還有一點不能不提出,在解決資金瓶頸后,一旦完成整體轉換,還需要培育居民自行購買電視接受終端設備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