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個性家庭影院組建全過程
話說(根本可以說是“很久很久以前” ),由于老二剛出生所以我們全家都住到老婆娘家。等到搬回家以后,由于申請的印傭遲遲沒來,樓上可以說是無政府地帶。某天,竟然給我發現有一堆木屑漸漸延申中;再某天,竟然給我發現「白蟻」在逛大街。這一驚非同小可,在網絡上稍微詢問一下,「除惡務盡」是大家共同的看法,所以鎖定有痕跡(就是木屑搬運的軌跡)的地方,改他─拆─拆─拆...誰知道...
天!樓上有半壁江山都已淪陷,還給我一路蔓延到樓下... 俗話說,頭都已經洗了,能夠不沖水嗎?只好忍痛給他開下去,重新裝潢。這時版主賊心頓起,一直夢寐以求的專屬劇院空間,不如順勢一推...
#%$&*@...(←這是描繪裝潢時碰到的一堆鳥事,算了 )
最后空間是生出來了,但是考慮有客人來訪以及將來兩個小孩子大了要一人一間寢室,所以還是得當做客房來使用,不是只有我的劇院而已。這會有啥影響呢?第一、老婆要求要鋪上木頭地板(睡覺、小孩子爬來爬去都很方便),哀,「木頭地板可是我輩音響人之大忌啊」,只好堅持一定不要架高;
第二、要擺床墊,所以要有收納的地方,只好做了個大柜子,考慮我的音響器材要放進去,柜子做的很深,這柜子多少就限制了投影銀幕的空間(本來還肖想從80寸跳到100寸哩)。
閑話休說,昨天請了一天假安裝,先說說心得
[新空間]
原來我的家庭劇院是跟客廳共享的,因為客廳是扁的長方形,銀幕擺在長邊。舊空間使用很方便(拉銀幕超方便,投影機直接放在天花板裝潢夾層都不用釘東西),我的觀影距離大概三米多,投影距離將近四米,用長焦的投影機optoma H30+國產的80寸super seimon灰幕。
不過這空間存在著幾個大問題。
1.遮光不好(應該說根本沒遮光)。上圖就是沒有遮光的「花田少年史(VCD)」了。說起來投影機最要緊的就是遮光了,SONY有出一種黑銀幕,就是要解決像我這種用客廳來看大畫面的人,這種銀幕只會反射出RGB三原色,所以光線非全暗之下,畫面不會被“稀釋”...不過粉貴...
2.空間非密閉。投影幕的背后其實是通往樓上的樓梯,左邊是進來的大門,右邊是臥室。所以只有背墻是真正的墻壁。那要怎么要求音效呢?(更何況沙發還背墻)
3.喇叭根本不對稱。哀~因為當時年紀小+環境不允許+老婆要求美觀,所以喇叭是呈現梯字型(還不是等腰的喔)擺放,效果怎么會好呢?
新空間就不一樣。是略為胖一點的長方形(長5公尺*寬4公尺),投影幕擺在短邊,這是最合理的陣勢了(如果能再長一點更好!)而且是密閉的空間,三扇窗戶遮掉大概光源去掉九成了。同時當初在裝潢時已經考慮了安裝的需求,所以天花板用的是輕鋼架+硅酸鈣版(我老姐就賣這個,超便宜),而且柜子也按我的需求隔成三格,并且留了線材進出的溝槽。
昨天敲敲打打一天,終于完成幾樣大事情。
投影銀幕掛好啦~~ 投影機也安裝完畢。當初從網絡上看到適合H30的吊掛架,超迷你。趕快請美國友人代購,花不到1,000元。這個吊架超級好用...第一、體積很迷人;第二、它有二個關節,所以上下左右前后各方位的微調都很方便;最后還要強調,實在太便宜了,一般H30的專屬吊架可都要2~3千元哩!至于要掛在輕鋼架的天花板也很簡單,準備一塊跟硅酸鈣版一樣大六分厚的木板所上去即可~~
器材先就定位,環繞喇叭接線OK...只是說起來有點給他豬頭!因為有三件蠢事。第一蠢,線材買的不夠長,所以全用在環繞了;第二蠢,香蕉插買的不夠多,所以前面三聲道也沒辦法裝;第三蠢...天啊,我的線材都太“硬”了,即使音響柜已經深到50公分,三臺Marantz MA6100后級加了線硬是給他突出來,柜子門沒辦法關上啊...
[初體驗]
雖然因為時間不夠加上自己豬頭,而且買來的喇叭架也還沒裝起來,所以只能把喇叭隨便擺一擺(環繞根本是放地上),加上音壓計不知道給我躲到哪里去,所以都沒調整各喇叭的距離與電平。不過一開機還是覺得:爽。。!放了張中文DTS DEMO第一輯,“頭文字D”里面飚車的音效呼嘯而過...連林憶蓮唱歌「至少還有你」的包圍感煞有其事,果然『空間整治才是家庭劇院的王道!(淚流滿面狀)』。
不過也有缺點。超低音擺在椅子旁邊(因為沒有別的地方可擺),陣動是很明顯,不過音壓分布不均勻,太容易被耳朵抓到他的位置了...我還在想別的地方擺看看,只是手邊的超低音線不夠長沒辦法試。
再來,雖然木頭地板是平鋪(第一層為保麗龍、第二層為二片四分厚的夾板、第三層是柚木實木),還是覺得有點沒辦法吸收低頻的沖擊,可能要找些大理石墊材。另外一些低頻太夸張的場景,三個日光燈(配合輕鋼價的那種)會開始嗡嗡叫,我會再擺一些3M墊材看看。
(續前篇)說起來運氣還不錯,就在請假回家做剩下未完成的工作時,定的線材快遞也寄到了,所以就給他一鼓作氣...只是碰上「13號星期五」的關系,撥線時、搬運時,身上都“見血” (好痛啊...),哀~~不過完工后還是只有一個『爽』啊!不羅嗦,先來看看成果。
[入口]
〈超低音:Velodyne CHT120〉
這空間因為也要充當客房,最后只好鋪上木頭地板做成和室,但木頭地板沒有架高喔~~用的是柚木原木,不過很倒霉的貴,算了 ...木頭拉門貼的也是柚木皮。
[前方]
〈銀幕:Super Simon 80寸灰幕;喇叭是Velodyne入門的CHT系列〉
大家有看到這個“大柜子”了...有點無奈,因為這間和室還得拿來睡覺,所以這個大柜子高100公分,目的是為了放床墊。這也壓縮到銀幕的大小與擺放的位置。另外,為了安置器材,所以柜子深度有50公分,左邊也先預留溝槽讓線出入(目前有色差線、喇叭線、超低音訊號線、電源線等11條)。
〈IKEA買的超軟椅子;環繞喇叭也是Velodyne的CHT系列,喇叭腳架是網絡跟beaty團購的,牌子是Audiofan〉
家庭劇院一定要有一張超軟的椅子,不然看完一部電影豈不腰酸背痛?旁邊那張和室桌的高度正好拿來墊腳喔!右方環繞喇叭旁邊的立燈也是在IKEA買的,在放映影片時有開燈需求可以打開來(房間配置的是日光燈,會有干擾)。
[入門的AV器材]
〈上→下/在網絡跟LibraC團購的大陸HDTV DVD播放機/后級:Marantz MA6100*3/蓋世特電源濾波器/AV Amp:Denon AVR1802G)
說起為了Marantz這三臺單聲道后級真是吃足苦頭...因為太長,不得已柜子只好做的很深。但還是不夠深,所以后來舍棄了那些很硬的發燒線,才勉強擠進去(不然我就把它賣了)。不過日系擴大機有加后級真的差很多!把威力登這套入門小喇叭推的嚇嚇叫~
稍微說一下線材好了...DVD影像跟投影機是買國產便宜的色差線(10米大概1,300元)、聲音是頗受好評的VDH光纖線二代;喇叭線都是跟管迷工坊買的,自己加上ACT的香蕉插,總共拉了35米;訊號線(包括超低音)都是ups兄的CANARE線材加上瑞士S牌可熱插拔的RCA端子。因為器材都不能換電源線,我也省了一筆支出。
現在比較頭疼的是三臺后級的連動開啟一直沒搞定(照理說可以透過Video訊號來操作,開啟的時候會一臺臺開,燈從待機時的紅色轉為藍色,很酷!)不過想起接線的痛苦,現在暫時手動開關好了...另外,左上角接了一臺電壓計,當初裝潢時有規劃到專線(獨立回路,但沒改線徑)與接地,這幾天觀察下來,大概在115v~117v間浮動,電壓還算充沛。
〈投影機:Optoma H30〉
天花板是「輕鋼架+硅酸鈣板」,不考慮美觀性的話,其實這種工法對拉線真是超方便的啦!因為老姐就在賣這東西,花了七八千塊就搞定啦(連工帶料、六坪大)。H30大概2.2公斤吧,為了吊掛所以裝潢時請木工裁了一塊六分厚的木板,再自己鉆孔裝上吊掛架。
看到第二張圖,大家一定好奇位何投影機不是水平的...哀~說來問題可就多了。買的這跟吊掛架有兩個關節非常方便,前后、左右、上下都能調整,體積又小。問題在于我的銀幕受制于大柜子的存在不得不擺在稍高的位置(也不能文件到中置聲道),而H30的設計水平擺放,投影畫面會向上偏高一點點(以我的投影距離約3.5米,垂直距離大概偏個20公分吧)。所以即使我已經盡量貼著天花板了,H30的位置還是跟銀幕的上緣同高,所以只好...把鏡頭向上翹+梯形修正~~~ ...我知道很不衛生但也沒辦法啊!當然,銀幕位置稍高也不是正確的作法,好在我觀影距離接近4米,所以半躺著看還算OK。
[小結]
居家環境,想要事事按自己想法來搞其實不太容易,因為畢竟是大家共享的空間,只能妥協下尋求共識。不過從半開放的客廳移到尚稱專屬的這間房間,爽度還是有,環繞的包圍感大大提升,也能好好處理一下遮光的問題。
先放一部自己備份的DVD出租版影片,不過是在早上拍的,窗簾也還沒裝好,數位相機更是鳥鳥的,可是還是很高興趕在過年前完成,YA~
側面有二扇窗戶,預計要再裝上冷氣與窗簾。冷氣還在猶豫之中,因為鐵窗做的太淺了,裝上窗型冷氣可能會突出一點出來。而原先的窗戶其實是裝直立式的機種,現在勉強要裝橫式機種,位置有點太低...另外一個考慮就是分離式機種,要裝就裝在海報掛的位置吧。窗簾打算裝羅馬簾,希望裝了之后遮光不會太差。
這張電影海報是有由來的!赶哺(Joy Luck Club)」這電影說起來還好,雖然是華人導演王穎導的,劇情還是很美式的華人觀點(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因此看起來有點隔靴搔癢。不過這是我與賤內第一次約會看的,還是很有紀念意義(我還記得是西門町的總統戲院)...后來在萬年市場里找到海報,請老板裱框...
Anyway,想當年,跟女朋友(現在的老婆)去看電影→買海報裱框(有霧面處理)→留著電影票,這些花招都是很浪漫的啦...
神奇的大躍進
PO完這篇之后陸續有些變動,包括去IKEA添購了跟原來沙發一個系列的單人搖椅、壁掛式柜子、書柜、CD架、衣櫥(組裝中),這陣子真的很累,搬東西組裝家具都很辛苦,不過從無到有自己組裝還滿高興的。
另外在器材上,如我之前所講,買了一塊大理石墊在超低音下面,買了幾個不銹鋼腳墊放在喇叭架下面(都是跟網絡的dennis兄光顧)。
最重大的改善,跟黑驢大買了一臺DVI-I轉D-Sub輸出的視訊盒...Oh My God!
現在的架構:大陸DVD Player→8米DVI-I線(ups大)→DVI-I轉D-Sub→1米D-Sub線(Optoma送的)→Optoma H30投影機,然后設成DVI 480p的訊號(H30是800*600的芯片遮成800*480),真的很爽~~~
與原先接色差輸出來說(不管是之前的Sony NS715p或是這臺Net DVD Player),撇開色差線造成的影響(我買很便宜的色差線,10米才1,X00元),改用DVI轉D-Sub之后:
1.影像的「清晰度」(你會覺得畫質變銳利了)
2.「色飽和度」(你可想象成水彩vs廣告顏料)
3.以及影像的「立體感」(因為一些細節更清楚)...
想不到我的H30還有這一天(淚ing)...可以說已經有看BS的那種質感出現了。馬上放幾張網絡搜集來的HDTV規格影片來看!YA~~~
后來隨手拿張480p的DVD其實還是有很明顯的改善,實在爽。
NET DVD PLAYER
1080i Final Fantasy
傷腦筋都買了新的數位相機還是拍不出來那種質感真的很...該怎么說呢?我放了DTS DEMO 8里面的魔戒II片段都是暗部的場景這是投影機最挑戰的部份了現在看來卻是層次分明細節清楚...這真是今年以來最重大的升級! 不過我也有點耍寶雖然一開始就跟團購DVD結果一直拖到12月份才拿到
那時候又在裝潢所以一直等到年初才開機測試好死不死拿的是去香港買的片子來測現在才發現沒有改全區... 等待更新還是有解決方法啦要到PC去備份DVD透過Shrink來破全區真是好笑...
今年以來的升級第一彈──「踢屁屁入手」!(我都跟妻小戲稱是動感家庭電影院)
什么是「踢屁屁」?
其實這是在網絡上面大家的昵稱,原文是“Buttkicker”,中文直接翻譯過來不就是“踢你屁股”的意思嗎?我想大家以前去游樂場玩樂時,多少都有去過“動感電影院”的經歷,也就是一面看著電影的大銀幕畫面,一面所坐著的椅子還會隨劇情上下左右前后的搖動,如果再搭配3D的畫面或配戴特殊眼鏡,那種逼真度實在叫人難忘!而踢屁屁正是因此而來,透過踢屁屁的安裝,家里的視聽椅也能有類似的“震撼”效果!
說起來這個也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大概2~3年前網絡上面就開始有網友在討論了(國外的AVSFORUM更早),甚至也辦過幾次團購,我是留了很多口水,一直沒下定決心...Anyway,這次在老婆的默許下(畢竟去年我好像沒做過啥大升級的舉動),跟一位留美返臺的網友買了這么一個東東...
踢屁屁「禮盒版」
當初沒跟上團購的原因,一個是那時手邊沒有現金,另外很重要一點,當時的安裝配件缺乏,踢屁屁主體必需想辦法鎖在沙發內,不是很方便。后來大概在去年這家生產踢屁屁的業者推出了「禮盒版」,提供更為便利的安裝方法。
這個禮盒板包括了以下的東西:
1.踢屁屁震動主體─像顆馬達的那個,因為已經是第二代了,所以有人就以BK2來代稱。頻率響應是5Hz~200Hz。
2.踢屁屁擴大機─這是一個D類擴大機,輸出功率500瓦。提供2組音源訊號輸入(1組RCA、另外1組是可用喇叭線轉RCA),1組喇叭訊號輸出。
3.簡易安裝底座─那個黑色的鐵板(包含4顆螺絲、4顆螺帽、一個扳手),BK2可以鎖在上面;另外還提供5個大型橡膠腳墊,鎖在椅子下隔震用。我就是用這個來安裝,稍后會有更清楚的照片來補充說明。
4.線材─包含:擴大機的電源線一條(還滿粗的)、RCA訊號線一條(連接低音訊號→擴大機用)、1 RCA(公頭)轉2 RCA(母頭)的聯接線(方便你從AV擴大機的subwoofer pre-out 低音訊號分配給原來的主動式超低音與BK2擴大機)、喇叭線一條(一頭香蕉插、一頭Y插,連接擴大機與BK2)。
所以這個禮盒板還滿貼心的,你幾乎不必再購入其它東西就能安裝了。
踢屁屁的安裝概念其實很簡單,AV擴大機的低音訊號傳到D類擴大機,擴大機透過喇叭線傳到BK2本體,BK2的本體透過安裝底座墊在視聽椅子下面,每當有低音時BK2就會震動,就會搖晃視聽椅讓你感受到那種震撼力!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張圖,BK2透過安裝底座撐起了視聽椅的一只腳(我是選擇安裝在椅子的右后腳,也是最靠近視聽室皇帝位的地方)。
大家或許會問,視聽椅的一只腳被BK2墊高了,那其它三只腳怎么辦?座椅豈不因此會不平?這就是禮盒板的重點了,它提供的大型橡膠腳墊高度與這個安裝底座是一樣高的,所以只要你鎖在視聽椅其它幾只腳上,視聽椅保證還是四平八穩啦!
接線的方式主要如上面提到禮盒版提供的線材來安裝,唯一不同的地方,原先禮盒版的設定是D類擴大機靠近AV擴大機,所以他的超低音訊號線很短,但喇叭線很長。不過這個喇叭線的長度還是不符使用,所以我把D類擴大機擺在超低音上面(都在視聽室后方),并且利用我的超低音─Velodyne CHT-12也有提供subwoofer output的功能(原先的設計是你可以串接另一顆超低音),Bypass超低音訊號給D類擴大機,我就沒使用那個1 RCA轉2 RCA的聯接線了!
設定與調整
其實踢屁屁的完整名稱還要加上「LFE Kit」,有玩音響的人看到就會了然于胸,就知道這其實是一種「低頻套件」。該怎么說呢?家庭劇院里,超低音喇叭所發出的低頻訊號,會提供包圍感與沖擊感。我們以《獵殺U571》這部知名的發燒片來說好了,潛艦在深海之下,透過超低音喇叭發出的低頻訊號,你會感受到艙壓帶來的壓迫感包圍著你;當潛鑒與德國的驅逐艦交鋒,深水炸彈的連環爆炸,透過超低音,你也會感受到那種沖擊感!(不夸張,有次在網友家,他那雙15寸的超低音喇叭真的音波震的褲管在發抖... )而踢屁屁則是把這種來自低音訊號的包圍感與沖擊感,讓你的身體直接感受!
所以正確來說,BK2其實比較像是超低音喇叭的一類(所以你看它可是用“喇叭線”與擴大機聯機的)。而BK2的優勢有兩個:第一、輕松可達最低到5Hz的低頻。要知道,一般超低音喇叭要有更低的低頻訊號產生,代表需要更大尺寸的喇叭單體,需要更強悍的擴大機來推動!第二、直接的感受到低頻的震撼感。以前是透過音波來傳動,方式畢竟是間接的,效率一定比不上踢屁屁來的快、準、狠。
有了這樣的概念,調整踢屁屁就比較有方向,重點在透過踢屁屁來補強原先超低音喇叭,達到相輔相成的成效
從控制面版,除了電源開關以外,還包括以下幾個調整的項目(由左→右):
1.低頻濾波器開關(Low cutoff)─選擇“開啟(on)”,會把輸出的低音訊號頻率在25Hz以下的部份濾除(換句話說不反應)。原廠建議如果你聽音樂不喜歡被亂踢一通的話,可以選這個;相對的看電影時就不要濾掉低音訊號(選擇關閉“off”),我就是這么選,因為這套系統我看電影為主。
2.高頻濾波器開關(High cutoff)─這個一般在超低音喇叭的控制面版?吹,選擇“開啟(on)”,就是對于輸入的低音訊號頻率在“40Hz~160Hz的范圍以上”依你所設定數值濾除掉(換句話說“超過”就不反應),選擇“關閉(off)”就是不做任何調整。我選擇開啟,并且透過高頻截止點旋鈕來設定。
3.高頻截止點旋鈕─在高頻濾波器開關右側,這個也會出現在超低音喇叭的控制面版,可以決定高頻濾波的上限(40Hz~160Hz連續可調),當你選擇開啟高頻濾波器時這個旋鈕才有作用。我把它轉到最右側(160Hz以上的低音訊號濾掉)。
4.音量旋鈕─決定BK2的震動幅度...我轉到大約12點鐘方向。
調整的重點在與超低音喇叭的配合,安裝踢屁屁完畢的當下我有種感覺,幾乎分不清楚低頻是來自超低音喇叭還是踢屁屁了...另外,原廠也提到,想要增強踢屁屁的反應(就是常常動作),你也可以透過調高AV擴大機的音量,甚至是低音訊號的增益來著手(我就把低音訊號的電平提高了3db)。
我的超低音Velodyne CHT-12原廠公布的低頻響應數據是25Hz~120Hz,不過事實上我的音量只敢開到9點鐘方向。Why?不是怕吵到別人,而是開太大聲,我的燈具會隨之起舞(發出嗡嗡的共鳴聲...),而且太多太泛濫的低頻常伴隨有種惡心的壓迫感。現在加了踢屁屁,一方面銜接起5Hz~25Hz這一段極低頻訊號,二方面踢屁屁其實透過橡膠腳墊的避震,只有椅子才會反應。(不過第一次測試時,我老婆在樓下陪女兒睡覺,她說好像地震一樣,哈哈... )
既然要測試低音訊號,自然非恐怖片或驚悚片莫屬!安裝完后我分別看了這幾部片子:奪魂鋸(SAW) (一) (二) 、毒鑰(The Skeleton Key) 、神鬼克星(The Brothers Grimm) 、空中危機(Flightplan)等五片。
果然,透過BK2的震動,就氣氛的營造,每當有恐怖的情節即將發生之際,你會有種毛骨悚然的戰栗感(因為身體真的在顫抖)。就音效的擬真性,比如說毒鑰里面門突然“砰”的一聲關上,你也會有種錯覺真的在你面前;或是槍聲碰─碰─碰,心里會隨之糾結一下;或是空中危機起飛時,好像真的坐在飛機上,椅子對抗風壓抖啊抖的...
總之,看電影服用踢屁屁這帖真是良方啊!(聽音樂我倒是沒測試過...因為我都用管機在聽音樂)
幾點建議
目前國內有代理商進口踢屁屁(就是網站上的sdds兄),也許在今年臺北音響展期間應該你有機會親身經歷這種極低頻的酥麻感,不過價格可能會略為貴一點。那從國外自己買回來呢?價格我有聽過11K~15K這種天價...我買的雖然也是水貨,但比這貴不少...因為光那個D類擴大機與BK2主體,我看至少有20~30kgw...要找國外友人攜回...我看交情真的要非常─非常─非常的好啊!
簡易安裝的好處就是方便─但壞處就是震動源會比較集中,這根調整超低音喇叭的要求是一樣的。一旦超低音喇叭的位置愈容易被找到,低音的包圍感會愈差,踢屁屁也是。像根據網友的經驗,3人座沙發一顆BK2是OK,可以的話串接2顆BK2當然更好,至少震動會更均勻。也有人直接安裝在視聽椅中央下方直接鎖在椅子上,或是鎖在視聽椅下方的Stage,這些都是為了要擴散震動效果。像我的CASE也許我的木頭椅子太輕了,所以坐在皇帝位那個震動太明顯,反而坐在旁邊低頻震動比較均勻...
另外就是要做好踢屁屁跟超低音喇叭的微調,兩者是相輔相成,透過音波的包圍與透過震動的沖擊,相信能讓你好好享受現代電影的各種音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