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而言,無論其他行業如何的大冷大熱,08下半財年的關鍵字就剩一個“金融風暴”。雖然國內市場影響不如歐美,但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影響已經逐漸顯露出來,即便是投影機這樣的行業,從上游廠商到產品的生產工廠,也都受到原材料和消費市場緊縮等影響,難以幸免。
投影機行業也有類似的食物鏈
當然,凡事都不絕對,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如果單從行業競爭而言,雖然都有損失,但如果強度和實力不同,結果自然也各有不同。如果吧金融風暴的效果看成一場“價格戰”,就很好理解了,因為有實力發動價格戰的廠商都是行業的具有相當實力的企業,畢竟價格戰是“先傷己再傷人”的七傷拳打法,而策略若不能奏效,那損失就更大了。
而金融風暴的銳不可當,可以說無形中在所有行業內打了一場價格戰,能否撐過去完全憑硬實力,不僅將實力差的新銳力量扼殺于萌芽狀態,對于一些日薄西山的老牌廠商也是非常致命的,如果這些廠商不能順利“過冬”,那么回暖之后,行業秩序自然是全新的,一個新的起點下,廠商的座次就要重新來定了,由此可見,如果某些強勢廠商愿意加把力,那么洗牌的趨勢將不可避免。
但是究竟有哪些廠商擁有這樣的實力呢?投影機行業內知名廠商眾星云集,有傳統家電企業,有新銳的IT廠商和專業投影機廠商,甚至包括代工企業,但能撬動行業杠桿,同時有必要這么做的,僅有東芝而已。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實力和產品線的要素占據了主導地位。
首先,東芝整體實力自然超強,而在投影機這部分也是目前國內占有率第一的品牌,而且背后還有神碼的支持,實力方面東芝不存在問題。其次,產品線方面,東芝的產品的重點依舊是商務教育產品,這點很重要,好像科視、巴可這樣的專業領域的廠商雖然實力雄厚,但是主流市場并不會對其產生影響,所以產品線方面東芝也非常合適此時擴張。再次,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投影機市場東芝雖然占優,但并未建立對其他品牌的絕對優勢,所以乘勝追擊,一鼓作氣的將行業第一的根基扎穩,也是東芝行動的一個重要意義。最后,就是同樣具有雄厚實力的廠商,比如索尼,她的產品線除了分布廣,其思路也與東芝略有不同,從4K系列到家用產品都表明,主流市場并非索尼的絕對重心,而如果索尼發力,受益最大的依然是東芝。
由此,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即便投影機行業藏龍臥虎,但是從起步到樹立品牌擁有穩定的市場份額,要走的路依然很長,而金融危機之下,他們危如累卵的態勢就更難扛下一線廠商的攻勢了。既然對手已經很難過了,那么一線廠商又怎么會坐視機會流失,放棄一次難得的洗牌良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