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08年以來,國內投影機市場雖然遭遇了自然災害引起政府采購萎縮、教育市場投資減少以及金融危機阻礙大企業采購增長等寒流的侵襲,但是在低端市場的“普及”熱浪卻一陣高過一陣,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另一番天地。
08年投影市場不僅是那些原本就專注于商務零售市場和家用娛樂市場的品牌在大力推行低價格產品,一些國內投影產業的領導型品牌和一些原本窄眾的主打部分高端客戶市場的品牌也都推出了大量低價格投影機產品,包括索尼這樣的貴族身份品牌都在零售市場暗地里玩起了價格戰,尤其甚者是某些國內不入流的小品牌也敢以一兩千元的“diy”投影機產品來試圖將自己粉墨成投影機普及先鋒的角色。
一時間,低價普及市場似乎成了投影機產業真正的藍海。無論是大品牌小品牌,自主研發生產的品牌還是OEM品牌貼牌產品,都蜂擁而至,令這個原本每年銷售量僅有幾十余萬臺的市場異常火爆。這樣的氛圍,在局外人看來,普及型投影機市場已經不是投影機企業躲避市場“寒冬”的避風港,而成了行業內外企業不分大小都能淘金的大金礦。
投影機產品普及化的確是個美妙的愿望。不過它絕不可能在輕易間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是一些小品牌以“DIY”產品就能渾水發財的大金礦。
事實上,投影機市場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擺脫教育行業一家獨大,商務市場也很依賴于大企業集團采購的局面。投影機廠商比誰都希望零售業和集團采購的業務比重能夠得到很好的平衡。因為只有各個市場都能活躍起來,才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最有利,對整個產業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最有利。
為了實現產品的普及化,投影機產業在產品的易用性、可維護性、綜合擁有成本和初次擁有成本上都進行了十足的努力。力圖給消費者,特別是終端零售市場的消費者提供最具人性化和人文關懷的產品。但是,以技術進步為基礎的產品進步必須需要時間作為成本。解決消費者的成本問題不能以產品品質的犧牲作為代價:如果是那樣,所得到的結果只能是在根本上損害這個行業的利益、這個行業消費者的利益。
目前,該國內投影市場上,一兩千元的“DIY”型產品并非沒有存在的價值。在一些性能要求不高、成本需求很強的行業也活躍著一批專門提供這類產品的品牌和企業。但是這些產品基于本身技術含量帶來的應用性差異,令其完全不能適應商務零售市場或者是家庭娛樂市場的應用需求。如果有人企圖以這種產品在零售市場“魚目混珠”,那么他其實就是在眾多大品牌為投影機產品打下必要口碑之后在擷取著市場暴利、在破壞著市場秩序。
強調市場的普及化,絕不是能夠急功近利的事情。推動市場的普及化必須首先厘清自己的目標在哪里、市場的需求在哪里?
堵在投影機普及化道路上的絆腳石早已經不是產品的“成本”問題,而是應用模式這座大山。若想讓消費者,無論他來自于中小企業還是家庭用戶,認可投影機這個產品,那么就必須讓他覺得這產品有用、好用、自己能用易用、用了會有價值會有收獲。這樣的目的,尤其是有關投影機應用對于消費者到底有什么價值的問題,對于那些根本不認識投影機的人來講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
可喜的是,國內投影機產業已經有足夠多的人在努力做著這樣的事情。例如中關村投影城成立的宗旨之一就是為了以一種集團形象和集體力量來普及投影機概念。而投影機的廠商們也愿意拿出眾多的成功應用案例來向消費客戶展示投影機產品將帶來如何的商務革命或者是家庭娛樂享受。
不過,強調這些應用價值的前提是提供給消費者具有必要的基本性能的產品:例如分辨率、對比度、色域展示能力、使用壽命、耗材燈泡壽命等等。而不是一味的將可能的應用強加于其上,并且推給消費者。對低質產品的強行推銷,哪怕他再有著良好的應用概念:比如家庭娛樂、投影電視、大屏幕影院等,都不能掩蓋產品自身的先天不足。而一旦這些低質產品對消費者構成實質性的傷害,除了銷售這些產品的人能擁有一時的利潤外,投影產業的其它從業者的利益都將受到傷害。整個產業多年對投影機應用價值的培養也會受到損傷。
清晰的了解投影機普及的目標、深刻認識這一過程不可以投機取巧、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實現投影普及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認識。市場的發展有它的規律,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有他的價值和品質底線,行業的從業者也需要必要的自律精神和維護行業利益的意識。而這一切的底線就是千萬不要損害你的消費者的利益,哪怕你的產品價格再怎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