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液晶電視的價格一降再降,但如果買臺差不多的,特別是所謂的知名洋品牌,沒有個萬兒八千的還是拿不下來,這筆錢對于有錢人也許不算什么,但對于我們大多工薪階層來說,自然是在緊巴巴的日子中從指頭縫里攢出來的,可不想有什么閃失吧。為了保險期間,不少消費者寧可多花點錢也要買那些貌似技術實力更勝一籌的洋品牌。但是不久前,論壇的一項調查卻讓那些打算購買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冒出了一身冷汗。
套用《天下無賊》中黎叔的那句經典臺詞“消費者很生氣,后果很嚴重”。調查貼一出,跟貼著如云,貼子出其不意的火爆。大家伙似乎都憋著一肚子氣而來,除去一些干擾因素之外,液晶電視漏光、偏色、殘影、動態畫面拖影過于嚴重等問題都在這里得到披露,事情不僅如此,最讓消費者擔心的也是最容易出現的液晶電視屏幕壞點問題投訴的最多,更令人咋舌的是,林林總總這么多問題的投訴貼子竟然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個著名的液晶電視品牌——夏普!那架勢大有同仇敵愾的感覺。
在液晶電視領域,夏普絕對可以算的上大哥大級的品牌,早在1988年夏普就發布了世界上第一臺彩色液晶顯示器,之后夏普成為了液晶顯示領域的領導者之一,尤其是近年來,很多人對夏普的液晶面板極度追捧,甚至有人稱夏普為“液晶之父 ”。
誠然,做為一家制造液晶面板的老牌企業,夏普所研發生產的液晶面板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和獨特的技術特點,“夏普屏”代表了一種高端面板,這種采用廣視角技術的液晶面板——CPA面板,這種面板的確在高亮度、廣視角、高對比度和低響應時間上都有不俗的表現,這使得夏普面板在任何角度下的色彩表現都非常優秀。有了技術上的優勢,夏普更是視“夏普屏”如至寶,幾乎從不將這類面板出售給其他廠商。后來在三星和友達憑借VA廣視角技術在液晶面板領域異軍突起之后,夏普更是提出了高度封閉的“黑盒計劃”,以犧牲合作優勢的代價來確保技術不外流。消費者要享受到CPA面板的畫面效果,必須購買夏普液晶電視,自然,體驗一下這“第一屏”的代價是需要掏出更多的銀子,但不菲的代價和換來的結果是否成正比呢?
中國有句老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夏普的名頭雖然很大,但究竟質量如何,還是那些購買過夏普電視的用戶最有發言權,不妨看一看論壇中幾位網友購買夏普液晶電視的親身經歷。
夏普消費者:juniu(網名)
購買時間:2006年12月8日
購買地點:溫州國美馬鞍池店
電視型號:夏普sharp 46G7
當日中午,juniu在國美店里看中了一款夏普sharp 46G7液晶電視,在看了樣機之后馬上付款約定次日讓商場送貨。12月9日中午,國美送貨上門,但由于juniu中午喝了點酒也沒仔細看就簽收了。到了晚上打開電視后,結果發現屏幕的壞點很多,數了一下,足足有幾十個亮點,這下juniu才意識到這臺電視問題的嚴重性。第二天上午馬上聯系國美售后,但對方看后稱“沒問題”,不予退換。但在這之前,juniu購買的BX5 也因為壞點嚴重,退過貨。于是這位消費者又聯系到夏普公司,夏普公司檢測人員多次上門,或說沒問題,或說自己做不了主,要讓上海那邊鑒定。同時還表示壞點如果是在黑屏下看到就不算壞點,只有在彩色屏的狀態下看到才算壞點。這樣反反復復打了二十多天的口水仗,最終夏普同意退貨了。
夏普消費者:chsn_studio(網名)
購買時間: 2006年9月初
購買地點:國美(具體城市不詳)
電視型號:夏普37GA5
chsn_studio在國美花15900元購買了一臺夏普37GA5液晶電視,當售后人員上門開箱后,chsn_studio當場發現并數出6個亮點,于是讓國美換貨;然后拿到新貨后再數,結果又數出8個亮點,這下國美主動提出退貨,還一再強調從未遇到類似問題,細心的chsn_studio看到這兩臺機器均為2006年5月出廠,考慮時不時夏普這一批次產品出了點疏漏呢?于是也沒太在意,chsn_studio非常喜愛夏普的這一型號,就去蘇寧去看了看,然而緊緊仔細觀察了樣機很有限的一點區域,便發現了一個明顯亮點,而樣機背后銘牌顯示,生產日期為2006年4月,難道這又是一批疏漏產品嗎?
夏普消費者:neo4444(網名)
購買時間:2007年2月17日
購買地點:永樂中山店
電視型號:夏普32AK7
一個多月以前,neo4444在永樂電器購買了一臺夏普32AK7液晶電視,次日送貨的時候,他發現屏幕上有藍紅綠壞點共10個,于是當場在收貨單注明。2月23日,夏普公司檢測人員到來,在檢測單注明共10個壞點,但同時注明“在正常范圍內”,該用戶拒簽,并拿顧客聯單直奔永樂中山,經幾番周旋,對方終于答應換貨,不過至今為止,永樂中山店一直說此型號缺貨。
夏普消費者:kk_sh(網名)
購買時間:2007年2月24號
購買地點:永樂上海店
電視型號:夏普三臺,2臺32BK7,1臺32BK8
與上面幾位消費者相比,上海的kk_sh可就沒那么幸運了。2月24日這位朋友在永樂一下子買了三臺夏普液晶電視(2臺32BK7,1臺32BK8),每臺6800元。收貨的時候連接電腦測試壞點,發現1臺右下角3個亮點2個綠電、1個紅點還有一個灰點,另一臺6個亮點,4個綠點,一個藍點,一個紅點,32BK8 A區有5個亮點,B區多達7個亮點和暗點。新電視上貼著粘紙,顯示是夏普原裝ASV屏,出廠日期是2007.2.2(南京)。聯系到永樂的工作人員,對方答復:根據夏普的規定,我只能把問題寫在單子上,由夏普處理。25日一個自稱是夏普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到kk_sh家,電話中聽了這幾臺液晶的情況后得出結論這是正常的,夏普液晶電視就是這樣的,不用上門檢測了,不能換,kk_sh電話中他理論,要求上門檢驗,這位工作人員稱這是夏普的規定,沒有問題不能換,拒絕上門。27號夏普人上門了,檢測以后他說BK7是正常的那些是彩點,沒有問題,要白點在A區內才能更換,kk_sh說BK8呢10幾個壞點,A區就這么多,國家規定是2個就換,他說國家沒有強制規定,夏普的規定是壞點30個內都是正常的,而且A區壞點的確認必須在2M外看見,所有說這三臺電視都是質量合格產品,至此,對方的態度很明確了,那就是產品有壞點沒錯,但符合他們的規定,不予退換。
類似這樣的投訴案例還有很多,有的還附有詳細的照片說明,拍攝的壞點,發票,以及退貨單等等,所有的投訴矛頭幾乎都指向了夏普屏的壞點。面對夏普屏出現的問題,或購買過或沒買過夏普電視的朋友也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有的說自己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但忍氣吞聲不了了之;有的猜測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夏普的質量管理一定比較差,電視是一個高技術產品好的產品不光是要有技術還要有好的管理;有的干脆建議受害的消費者直接找夏普打官司;當然也有為夏普爭辯的,一個據稱是商場銷售人員說他們夏普專賣廳里的78臺樣品都仔細看過,52g7有一個暗點,46g7沒有壞點,還有兩臺37的各有一個暗點,沒有發現亮點。還有的朋友提示大家,有的夏普屏剛買來是好的,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壞點開始出現,而就目前的法規看,液晶電視面板一年之后就不在保修范圍了,而且這么貴的電視,即使一年之內答應給您退貨,折舊費也會嚇死人的,由此建議大家買夏普一定要讓促銷員在發票上注明幾個點內包退包換,避免以后出現麻煩。雖然眾說紛紜,但整體來看,反應夏普屏壞點的消費者非常多,估計是普遍現象,這么多有問題的壞點屏能送到客戶家里,不大可能是疏忽;再說做為夏普這樣的大廠來說也不太可能連續出現一批、兩批產品的質量問題。
不過從上面的投訴中也反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現壞點卻難以理直氣壯地讓商家或者廠家退貨,問題一下子又聚焦在壞點的數量和出現在的區域問題上,究竟有幾個壞點算是質量問題?又是哪一區絕對不允許出現呢?
2006年4月份由國家信息產業部頒布的標準編號為SJ/T 11343-2006的《數字電視液晶顯示器通用規范》中對于像素缺陷(壞點)的界定和要求。首先來解釋一下屏幕的A、B區,A區是指位于液晶電視屏幕中央,高度和寬度是屏幕高度和寬度一半的區域,除了A區以外的區域就是B區。規定中要求:對于不熄滅缺陷點(即亮點),液晶電視A區里面不允許有任何的白色或者綠色發光點,最多允許有1個紅色、藍色或其它色的發光點;整個屏幕內允許最多有兩個亮點,但是在屏幕上任何的1/9屏高和1/9屏寬的區域內不允許同時有2個或2個以上的白色或者綠色發光點(注:意思是說兩個白色或者綠色的壞點間的距離要是靠得太近的話也是屬于不合格屏)。而對于不發光缺陷點(暗點),要求在液晶電視A區范圍內不能多于兩個,在整個屏幕內不能多于8個,并且在屏幕上任何的1/9屏高和1/9屏寬的區域內不允許同時出現2個或2個以上的白色或綠色不發光點。
可以看出對于液晶屏壞點的界定是相當明確和詳細的,但這個從2007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規定只是一個電子行業推薦性標準,并不屬于國家強制執行之列,可以稱之為“君子約定”。標準擺在這兒了,你廠商是否采用符合上述標準的液晶面板完全則屬于企業個體行為,根本就不受國家權威部門的監管。于是這才有了上面夏普工作人員聲稱“夏普的規定是壞點30個內都是正常的”的說法。沒有強有力的政府法律法規作為后盾撐腰,如此一來,難怪消費者維權如此艱難,也可理解廠家敢于對“上帝”不理不睬了。
“欺騙上帝就是自掘墳墓!”這是某商場打出的一句響亮的口號,但夏普似乎并沒有把“上帝”擺在應有的位置。從去年9月份開始,夏普在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在32英寸32AX5型號上采用了非CPA的產自我國臺灣省的MVA面板,使原本都在萬元以上的“夏普屏”產品一下子就降到了萬元以內,對夏普屏青睞的消費者紛紛出手購買到并非夏普原裝的CPA液晶屏幕。盡管臺灣屏并不見得比夏普屏要遜色多少,可消費者就是沖著“夏普屏”這個金字招牌而去的,很明顯夏普的這次“貍貓換太子”是一種欺詐行為。更為讓人寒心的是面對用戶的質疑,夏普卻以“產品沒有質量問題”為由拒絕退貨,并且事后依然堅持“所采用的是夏普屏”的論調。大白天說瞎話,不僅讓夏普國際知名大廠的聲譽蒙羞,而且已經上升到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乃至進行商業欺詐的高度。迫于輿論壓力,2006年12月,原先從原廠CPA面板改成MVA“臺灣屏”的夏普32英寸AX液晶電視又重新換回了夏普原廠的CPA液晶面板。但這次不光彩的事件,足以讓那些曾經鐘情于夏普屏的消費者打起了退堂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進入07年以來,夏普的壞點問題又成了消費者投訴的熱點,把本來就鬧的滿城風雨的夏普屏再一次推上了風口浪尖。盡管《數字電視液晶顯示器通用規范》只是一個推薦性標準盡管目前還沒有針對液晶屏壞點問題的完善的法律法規,但這個標準至少可以看做一面鏡子,一般的彩電企業內部標準通常都是大大高于行業標準的,更不要說是夏普這樣知名的液晶電視品牌了。但讓人失望的是消費者普遍投訴的夏普屏壞點情況都是接近甚至高于國家相關行業標準所規定的壞點數,而且夏普液晶電視屏幕壞點多竟已成了普遍現象,特別集中在AX、BX系列這樣的低端產品上。“低端難道就是低質嗎?”消費者不免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為什么夏普屏會出現如此多的質量問題?說明夏普供貨的一些型號的液晶屏質量的確不過關。液晶電視上游廠家的液晶屏生產企業會根據壞點數量不同,將液晶屏分出A類屏和B類屏,B類屏在壞點數量上要多于A類屏。比如由于產能有限,那些號稱使用了最先進的第八代液晶屏的型號電視,實際上采用的正是壞點數量較多的B類屏,但消費者并不知情,因為商家肯定是按照A類屏的標準宣傳的,而消費者看中的是A類屏的質量和顯示效果。雖然A類屏和B類屏價格可能會有所區別,但按照嚴格意義上來說,商家或廠家的這種行為還是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夏普等一些洋品牌液晶電視在消費者心目中是高質高價的代名詞,但經過對市場上銷售的12個品牌的液晶電視進行技術評測后,發現如今的液晶電視存在以次充好、壞點多、屏漏光、動態拖尾時間長等多種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某種國外液晶屏由于生產工藝的問題,會出現電視屏幕四邊漏光明顯的現象,使液晶電視表面看起來霧蒙蒙的。而使用了這種液晶屏的國內外液晶電視品牌,都存在液晶電視明暗度不均勻、色彩不純正的問題。當然也有國產皮品牌畫面清晰度和觀看效果不盡如人意。拿一位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國內外液晶電視品牌均存在不同的質量軟肋”。總之,做為消費者來說,不要盲目迷信某個品牌或者“**屏”,還是應該多了解一些液晶電視的鑒別方法,學會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