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P投影機采用極致色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色彩的表現能力,主要提高色彩的飽和度。在極致色彩技術中多基色色輪具有核心的地位。極致色彩技術改善色彩表現的實質是通過多基色色輪捕獲更多的光能量和更多波長的光。因此色輪的設計對于極致色彩技術發揮出優秀的效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標準的極致色彩技術建議采用六段色色輪。六色分別是三原色RGB “紅綠藍”和三補色CMY“青、品紅、黃”。
通過對極致色彩技術的分析,可以看出極致色彩技術對于提高三元色的色彩效果并沒有太多進步:對于提高三原色色彩效果能發揮一定作用的僅是采用浮點運算處理器帶來的運算精度。而在紅綠藍色彩的在線上,從色輪角度來看在工作的依然只有原色色段,因此極致色彩技術從色輪這一核心部位來講,對于三原色的表現并沒有變化。這種“沒有變化”不僅體現在飽和度上,也體現在亮度和對比度以及三元色的灰度效果上。
同時,在生成彩色畫面的時候,擁有極致色彩技術的投影機對中間色的調配可以選擇的方案更多。例如對于黃色可以僅采用黃色段色輪的光波,也可以一并考慮紅色和綠色段參與黃色的合成。而黃色段色輪透過的光波又不僅局限于紅色和綠色的組合,這會改變黃色這個中間色的色彩效果和飽和度。
除了典型的由三原色和三補色構成的六段色輪外,極致色彩技術還可以采用其它的色輪配置。例如具有三原色、黃色和白色的色輪。采用這種色論會導致整體畫面輕微的偏向某一色調。而白色的加入則可以顯著提高投影畫面的亮度。但是這樣的色輪設置不適合于家用投影機等對視頻要求較高的應用環境。但是,特殊的色輪設計可能形成特殊的綜合效果。例如加入黃色和白色,配合三原色的色輪會得到色調比較明快、活躍的效果,格外適合商務和教學這樣的應用領域。
采用極致色彩技術的色域更寬廣
極致色彩技術的多段色輪也會改變投影機的光利用效率。以往的三原色色輪同一時間僅有一種原色透過色輪,而多基色色輪則不是這樣。例如具有黃色的色輪,在黃色段不僅有紅色和綠色透過,同時還用更多的波長透過(具體情況視色輪材料的光學特性而定),這必然提高燈泡的光利用效率。
但是對光利用效率的提升并不能認為是顯著改善投影機畫面的最終亮度。在德州儀器的官方材料中也僅是提到在補色顯示的時候整體亮度水平能夠提高50%,而并未指出是綜合畫面亮度提升50%。導致之一現象的原因是,即便采用極致色彩技術投影機在三原色上對燈泡的光利用效率也不會獲得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基本沒有變化。在綜合畫面中必須保證每種顏色具有輸入信號指定的亮度比例。由于三原色亮度不變,所以,即便中間色和補色得益于極致色彩技術,具有較高的光利用效率,但是綜合畫面的色彩亮度依然必須以“短板”三原色為準。
解決以上問題的思路是調整色輪上補色和原色的寬度比例:令原色寬度顯著寬于補色。經過這樣的改進后的多基色色輪能夠在保證整體亮度獲得一定提高(筆者認為在20%左右)的基礎上保持畫面各種顏色的亮度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