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機產品,正在經歷由政府、學校專業領域向個人消費普通領域的轉變,但現階段走向家庭的少部分投影機被定位在“享受型”消費品層級,價格在一、兩萬左右,要用這個價位在中國市場普及顯然是不現實的,況且尚有互為替代品的成熟彩電的價格壓力,可以說要突破家庭市場,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是第一步。
究其投影機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無外乎兩點,產品本土化程度不高;對于市場的把控,外資占有主動權。競爭比較平緩,這和本土企業參與程度低有關,但事情往往有兩面性,從另一方面看打開家庭市場對于本土企業來說是個機會,完全可以利用自身成本、渠道等優勢,加入家庭市場的開發,加速整個投影市場的競爭,國外企業由高端向下蔓延,本土企業采取由低端向上包抄的策略,抓實普通消費群,在以量取勝的同事兼顧技術提升,將家庭市場作為打開投影機市場的突破口,并借此機會積蓄能量,沖擊更廣闊的市場。
中國居住結構與眾不同歐美產品經驗不能照搬了解市場環節不能省
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商場如戰場,要打開家庭投影機市場企業首先要了解家庭市場的特點,目標人群的需求特征、消費習慣,做到有的放矢。特別是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家庭用戶的居住模式有很大的差異,自建設部提出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樓盤70%以上的規定,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家庭的居住方式將進一步向小戶型發展,這種使用面積的變化必然帶來技術方面的調整,加之中國消費者對投影機的認知程度不高,宣傳手法、技術特點都不能沿用在發達國家家庭市場積累的經驗。所以在開動家庭市場以前,做足市場了解是重要的步驟。縱觀投影機市場,多數品牌研發了家庭系投影機,表明國內、外廠商都是看好中國家庭市場的發展潛力,然在宣傳上但除了流明值略有不同,其它性能指標與商用型、教育型差別不大。沒有針對家庭使用特點提出差異性的功能亮點,也充分說明企業并沒有深刻的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面對這樣的介紹讓普通消費者如何與其它類型產品區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專家陸刃波指出,僅僅是看好市場的發展,而抓不住市場需求,依然不會得到好的收益。建議企業在加大力量研發產品的同時,不要忽視對市場的監測,做好基本功,才能使今后的發展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