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全面降價的情況下,國內大尺寸液晶電視一再創造全新的低價紀錄,由此也獲得了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的近九成份額。與此同時,被視為液晶電視有力競爭對手的等離子電視,則開始品嘗其相對保守以及滯后的市場策略釀成的市場份額被液晶搶占的苦果。不過在巨大的奧運商機面前,等離子陣營也開始了積極推出新品,調整價格政策,希望能從液晶電視陣營奪回失去的市場。國內的平板電視市場也因為近期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陣營的積極動作而變得熱鬧起來。
促銷特價電視比比皆是
對于廣大的消費者而言,競爭的市場是良性的市場,有競爭力才會有更優秀的產品推出,購買價廉物美的產品也再次被提上了平板電視購買的計劃內。不過由于國內的平板電視市場競爭激烈,為博眼球,一些廠商甚至推出了4999元、3999元等等超低價32英寸液晶/等離子來吸引消費者,7、8千元的42英寸液晶/等離子也并不少見。那么面對市場種種低價誘惑,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是一味追求高性能,還是嚴格控制成本,低價就好呢?
·電視選購誤區:注重參數忽視易用性
由于科技資訊類網站的興盛,很多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的幾個主要參數都有一定要了解。很多人在購買電視時就以此為依據判定電視性能的好壞。例如,亮度、對比度、分辨率、響應時間、HDMI接口等。那么參數值高的電視就一定性能好嗎?
事實上,這些參數只是影響電視性能的一小部分因素,特別是在液晶、等離子面板量產化之后,供貨商只有那幾家,市場中流通使用的原材料也基本相同,但從這些客觀參數是無法判斷電視性能的。而且單純的追求這些性能、參數還給一些擅長作文字游戲的廠商提供了作假的機會,所謂的1200p、對比度10000:1都是在這種非理性消費心態下產生的。
其實電視的最終目的是用來接收、欣賞電視臺發送的電視節目或者欣賞影片,連接電腦作為大尺寸顯示器只是其應用的一部分。而我們大多數稍微懂一些電腦顯示器常識的消費者就愛拿顯示器那一套標準套用在電視上,這顯然有些本末倒置。畢竟影響電視效果的因素中,電路設計、核心控制芯片等也非常重要。但是購買電視時總不能把電視拆開來判定,有沒有更方便實用的選購標準呢?
今天我們就從電視的幾個常常被消費者忽視,但卻是使用中非常重要的性能來談談一些電視購買的主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