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等離子產業,正面臨一個難得的“翻身”契機:奧運會即將到來。業界公認:大屏幕性價比和動態清晰度“雙高”的等離子電視比液晶電視,更適合觀看運動高清的體育節目。
基于此契機,等離子產業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空前活躍和高調:一是等離子產業打破封閉的產業鏈條;二是營銷概念變身,等離子企業向消費者推廣的概念悄然變為“健康”和“高清”;三是產品尺寸更全面,如32英寸和103英寸。
欲借奧運契機“翻身”
“等離子與液晶的競爭關系決非你死我活或者東風壓倒西風,而是共生共存。”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副總經理葉平在8月10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等離子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
等離子與液晶雖然是共生關系,但不代表他們的“幸福指數”相同。最新數據顯示:液晶陣營的日子更為好過,盡管面臨慘烈的市場競爭,但市場產銷量,足以讓其“面子”好看。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國內40英寸以上的平板電視市場的結構當中,液晶電視的銷量占了81%,等離子電視銷量僅占19%,而在全球市場,40英寸以上的平板電視中,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比例是57:43。顯然等離子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和全球市場并不同步。從銷量上看,今年前4個月,中國市場液晶電視機產量增至426.9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89%;而等離子電視產量只有15萬臺,比去年暴跌了90%以上。
從2006年開始的市場低迷,被等離子陣營解讀為“并非技術不好,而是輸在營銷”。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業界終于聽到了等離子發出了比以往更強的市場聲音:
2006年9月20日,長虹、松下、日立、LG、三星SDI等8大等離子彩電廠家高調宣布成立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離子專業委員會;
2006年9月和11月,日立和松下分別向中國市場推出了42英寸的高清等離子電視;
2007年4月28日,長虹20億美元豪賭等離子屏生產線,中國第一條本土投資的等離子屏(PDP)生產線在四川綿陽正式建設啟動。而南京華顯公司也于近日宣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蔭罩式等離子屏年底將達到1萬片的量產,這對等離子陣營來說,絕對是利好消息。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全恩指出,對平板電視的主觀評價可分物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物理因素是對輪廓評價,如清晰度、精細感和平滑度,當然也包括對噪聲評價;心理因素指在較長時間觀看不同的電視節目,如體育、電視劇、風景、綜藝等對人的心理變化影響;生理因素指長時間觀看屏幕后,在人的生理上的反映,包括情緒、心跳、眼睛的疲勞度等。經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長時間觀看液晶電視,出現精神緊張、疲勞、眼睛不適、眨眼等癥狀。等離子電視對眼睛損傷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