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光纜線路故障定位準確性的方法
1、正確掌握儀表的使用方法
A、正確設置OTDR的參數
使用OTDR測試時,必須先進行儀表參數設定,其中最主要是設定測試光纖的折射率和測試波長。只有準確地設置了測試儀表的基本參數,才能為準確的測試創(chuàng)造條件。
B、選擇適當的測試范圍檔
對于不同的測試范圍檔,OTDR測試的距離分辨率是不同的,在測量光纖障礙點時,應選擇大于被測距離而又最近的測試范圍檔,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儀表的本身精度。
C、應用儀表的放大功能
應用OTDR的放大功能就可將光標準確置定在相應的拐點上,使用放大功能鍵可將圖形放大到25米/格,這樣便可得到分辨率小于1米的比較準確的測試結果。
2、建立準確、完整的原始資料
準確、完整的光纜線路資料是障礙測量、定位的基本依據。因此,必須重視線路資料的收集、整理、核對工作,建立起真實、可信、完整的線路資料。在光纜接續(xù)監(jiān)測時,記錄測試端至每個接頭點位置的光纖累計長度及中繼段光纖總衰減值,同時也將測試儀表型號、測試時折射率的設定值進行登記。準確記錄各種光纜余留。詳細記錄每個接頭坑、特殊地段、S形敷設、進室等處光纜盤留長度及接頭盒、終端盒、ODF架等部位光纖盤留長度,以便在換算故障點路由長度時予以扣除。
3、正確的換算
有了準確、完整的原始資料,便可將OTDR測出的故障光纖長度與原始資料對比,迅速查出故障點的位置,但是,要準確斷故障點位置,還必須把測試的光纖長度換算為測試端(或接頭點)至故障點的地面長度。測試端到故障點的地面長度可由下式計算:L = (L1-L2)/(1+P)-L3—L4-L5 1+a式中,L為測試端至故障點的地面長度(單位為米),L1為OTDR測出的測試端至故障點的光纖長度(單位為米),L2為每個接頭盒內盤留的光纖長度(單位為米),L3為每個接頭處光纜和盤留長度(單位為米),L4為測試端至故障點間各種盤留長度(單位為米),L5為測試端至故障間光纜敷設增加的長度(單位為米),a為光纜自然彎曲率(管道敷設或架空敷設方式可取值0.5%,直埋敷設方式可取值0.7%-1%),P為光纖在光纜中的絞縮率,P值隨光纜結構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最好應用廠家提供的數值,當無法預知P值時,工程中也可自己運用公式進行取,但應注意R值為光纖至中心距離(即半徑),測量時應注意松套光纖纖芯的位置;h為節(jié)距的長度,實際上就是纜長。測量時一般應剖開光纜多測幾個節(jié)距,取其平均值。
4、保持測試條件的一致性
障礙測試時應盡量保證測試儀表型號、操作方法及儀表參數設置等的一致性,使得測試結果有可比性。因此,每次測試儀表的型號、測試參數的設置都要做詳細記錄,以便于以后利用。
5、靈活測試、綜合分析
障礙點的測試要求操作人員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靈活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可在光纜線路兩端進行雙向故障測試,并結合原始資料,計算出故障點的位置。再將兩個方向的測試和計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比較,以使故障點的具體位置的判斷更加準確。當故障點附近路由上沒有明顯特征、具體障礙點現場無法確定時,可采用在就近接頭處測量等方法,可在初步測試的障礙點處開挖,端站測試儀表處于實時測量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