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的發燒友都知道,一套頂級的家庭影院可以貴至幾十萬元,中低檔的家庭影院一般只有幾千元。雖然說“一分錢一分貨”是對的,但購買最高檔的器材并不一定能獲得最高檔的效果。家庭影院的整體效果不僅是由器材決定的,它與所處的空間有著直接和十分緊密的關系。也就是說影院的影音器材不一定愈貴愈好,最重要還是配合居所環境和用家需要。有好器材也需要好的環境,這一方面,外國人比我國的要求更高,外國人會重視整體設計,連裝修也刻意配合,務求達到有如置身影院般的效果。而本土玩家則偏重實際功能,例如吸音裝置是否合適、音響功能是否全面等等。謝先生也是屬于后者,雖然他的客廳地方不大,但是一樣布置得很出色,正所謂“大有大做,小有小做”。
首先是空間的考慮和器材的擺位,用家選擇裝置時必須配合家居環境,例如選擇屏幕時要注意客廳的面積,電視與座位的最佳距離應是屏幕高度的三倍。音響方面,要注意揚聲器的擺位,與墻身最少要有10CM的距離,若距離太短或會影響音色的平衡。這里,謝先生的吊頂還做了吸音處理,木龍骨,石膏天花扳,內部充填吸音材料。由于這種處理本身比較“隱蔽”,幾乎絲毫不能察覺。地面鋪上瓷磚,質地堅硬并且表面非常光亮,顯得豪華、富貴,但是從聲學角度來看,這樣的地面對聲音存在著強烈的反射,不僅會破壞聲像定位,也很容易產生討厭的駐波干擾,易造成高頻太吵耳。如果沒有其他措施來進行補償,就會破壞了影院內頻率響應的均衡性。謝先生的解決這問題方法是在瓷磚地板上鋪上一塊約3CM的厚地毯,決定地毯位置的方法是讓地毯在音箱與聆聽位置之間移動,一直找到高頻最不吵耳的地方即可。另外,謝先生還有真皮沙發、掛畫、木桌、木書架、音響架和盆景等等做輔助吸音,這些都是最自然的吸收、擴散體,可以使各處聲壓較均衡,有很好的聲場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