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經過一些媒體乃至廠商的大勢宣傳,不少消費者在購買液晶電視時很在意屏幕面板的出處。比如是不是采用的夏普ASV面板,或者三星與索尼合資的S-PVA面板,又或者LG·飛利浦的S-IPS面板等。而只要聽說采用了臺灣廠商的面板,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會變得很失望。那么,臺灣面板真就那么不盡人意嗎?且來看看下面的分析再作定論。
臺灣面板不如日韓面板?
目前臺灣面板生產廠商有好稱五虎的友達、奇美、華映、廣輝與彩晶,出貨量占了全球份額的六成以上。盡管“臺灣面板”被廣泛應用在液晶電視領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諸如“臺灣面板品質是否有保障?”、“采用了臺灣面板的合資品牌液晶電視是否值得消費者購買?”等問題因這場風波而成為爭論熱點。加之鋪天蓋地的各種報道更讓人們感覺到這是似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炒作,其炒作的目的則是為了抬高日韓液晶電視的質量和地位,變相貶低臺灣面板的質量,從而對大量采用臺灣面板的國產液晶電視形成打壓,并以此誤導消費者。
一臺液晶電視中最大的成本就是面板
說起日韓面板的技術優勢,主要表現在大尺寸面板上。目前日韓面板的切割線已達到7代和8代,但是這里的領先只是切割技術的領先,一張面板的切割數量要比5代和6代面板多,從而使得成本降低,而并不是表示質量就一定比5代和6代的好。
其實國內消費者認為臺灣面板不如日韓面板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價格上。因為中國人歷來都有點崇洋媚外,特別是家電行業,常常認為越是貴的產品越好,當然這也有一定的道理。正是因為采用臺灣面板的液晶電視一般價格都低于采用于日韓系液晶面板的產品,而且又多為國內平板電視廠商所廣泛使用,所以久而久之臺灣面板不如日韓面板的說法就越傳越廣,在消費者心目的印象也就越來越差。據一位業內負責人稱,由于各個廠商制造液晶面板的技術不同,成本因此有差別,但品質都是有保證的,消費者用肉眼更是難以區別。明基中國區營銷總經理基曾文祺說:“臺灣的面板絕對不比日韓的差多少!贬槍κ袌錾喜糠謴S商宣傳中所說,使用臺灣液晶面板的電視效果沒有日韓面板好,已經擁有友達、廣輝控股權的明基為臺灣液晶面板廠商鳴不平。
除了面板本身外,電路設計及相關圖像處理技術也影響顯示效果
作為消費者,在選購液晶電視時最為關注的應該是畫質和價格兩方面。畫質除了與使用的液晶面板有關外,更多來自所采用的一些圖像處理技術。而液晶面板則主要影響價格成本。目前在32英寸和37英寸液晶面板中,臺灣面板廠5.5代、6代生產線切割出來的產品最為經濟,成本控制得很出色。品質方面與日韓系面板對比,響應時間、動態對比度、可視角度等,均達到同等水平。而且憑借臺灣面板有更好的成本控制,更低的人力資源價格以及通過整合下游廠商縮短供應鏈以節約成本等,令臺灣面板擁有價格優勢且產量還不小。據了解,液晶面板占整機成本70%左右,而采用臺灣面板與韓日面板的差價大約在2000元左右。專家指出,液晶面板無論出身“臺灣”還是“日韓”,只有優質優價的產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平板電視市場上笑到最后。
對于消費者來說,一分錢一分貨,認貨買貨,花什么樣的代價,買什么樣品質的產品,都是心甘情愿的。比如,即使廠商標明是臺灣面板,也不會沒有人買,至少可以省幾百乃至上千元人民幣,圖便宜買巧貨的,大有人在,這也是符合國內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同是37英寸的液晶電視,三星索尼的可能要12000元左右,而國產采用臺灣面板的機型可能就只要七八千元。而如果廠商在本來使用了臺灣面板的產品中卻硬說成使用的是日韓系面板,那確實就不厚道了,也違背了作為生產商最基本的誠信問題。
今年早些時候的“臺灣面板事件” 之所以使一些合資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就在于某些廠家采用了“臺灣面板”后不僅沒有在產品說明中標明,在銷售的過程中也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甚至拒不承認使用外購液晶面板的事實,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不實宣傳遲早會被大眾所知
其實對于日韓廠家來說,使用臺灣面板并無不妥。首先,臺灣面板在技術和工藝上與日韓面板的差距已經非常小了,而在價格上更有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這個降低成本的做法是沒有錯誤的;其次,三星和索尼等合資品牌也表示,即便是使用了臺灣面板,在整機制造過程中依然嚴把質量關,保證產品品質。對于消費者來說,采用臺灣面板的液晶電視在品質有保障的情況下,價格比從前低了上千元,也未必是件壞事。
從目前市場的反饋來看,4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雖沒有32英寸、37英寸份額多,但在增長潛力和利潤空間上明顯高于30英寸級別。隨著臺系7.5代面板切割線的投產,以前32英寸、37英寸的成本優勢將逐漸轉向40英寸和42英寸。今年全球大屏幕液晶面板需求總量將達2.65億塊,這使得液晶面板產能全球供應不足。除了三星和索尼,包括東芝、LG、飛利浦等日韓品牌都紛紛訂制“臺灣面板”,以滿足全球市場對液晶電視的需求。特別是三星和索尼,它們的7代線長期以來一直都以40英寸、46英寸為主。為了豐富自己的產品線,三星和索尼都不約而同的宣布將向臺灣面板廠商采購至少三成以上的面板數量,而自家剛剛下線的第八代面板切割線則主攻46英寸和52英寸高端液晶電視市場。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臺灣面板的品質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差,只是被某些銷售人員和廠商天花亂墜的詞語所誤導;而且顯示畫面出不出色不能光看面板,一些圖像視訊處理技術也很關鍵,最好自己在賣場多對比觀察后再下叉;另外,臺灣面板的高性價比更是日韓系面板所不能及,對于大多數工薪階層的消費者而言,選擇采用臺灣面板的液晶電視,其實是個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