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于高清視頻的玩家對于HDMI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從2005年藍光DVD/HD DVD面市開始,HDMI開始被引入消費市場,同時期的液晶電視也紛紛推出帶HDMI的版本,接下來的一年,PS3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它。隨著高清電視的普及,HDMI已經逐漸的走入了大家們的生活:一款平板電視如果沒有HDMI接口,就等于貼上了“不推薦購買”的標簽;各大顯卡廠商爭先恐后的推出nVIDIA和AMD(ATI)顯卡的HDMI版本;INTEL也計劃在下一代芯片組Eaglelake上原生支持HDMI……
難道在下一代視頻領域,HDMI將一統江湖了嗎?答案是No!
我們先來看一下INTEL、nVIDIA、AMD各自下一代新品的規格介紹:
Intel Eaglelake 系列芯片組在高清視頻方面進行了增強,支持HD DVD和Blu-Ray播放,支持DisplayPort、HDMI、DVI輸出和HDCP保護。
nVIDIA已預定今年11月12日正式發布新一代中階型號G92,接替現有GeForce 8800GTS系列上陣,其支持PCI-E 2.0接口、HDMI及PureVideo Gen3,并采用DisplayPort輸出接口
AMD定于今年12月發布的新款主流顯卡RV670除了DirectX 10.1、Shader Model 4.0、PCI-E 2.0外,還將提供對DisplayPort輸出接口的支持。
大家看到了什么?DisplayPort!這三家圖形芯片巨頭不約而同的都在下一代圖形芯片中加入了對它的支持。DisplayPort是何方神圣?為什么在HDMI已經開始全面占領市場的時候還要推出DisplayPort呢?它相對于HDMI有什么優點?
本文將對DisplayPort做深入介紹,并對它和HDMI這兩種視頻技術作一番比較,看看誰才是即將到來的高清時代視頻接口領域的王者。
在正式介紹兩位主角之前,先帶大家回顧一下當前顯示領域的多種接口:
在顯示領域根據應用位置的不同常把接口分為內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內部接口指設備內部模塊之間連接用的接口,常用的有筆記本和液晶顯示器內部用于連接驅動模塊和屏幕面板之間的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即低壓差分信號傳輸。
![]() |
圖1.各種LVDS屏線 |
外部接口相對就多一些,電視上常用的有RF(射頻)、Composite(復合視頻)、S-Video(S端子)、Component(色差端子),PC上常用的有VGA、DVI、IEEE 1394。
![]() |
圖2. RF接口 |
![]() |
圖3. Composite接口 |
![]() |
圖4. S端子 |
![]() |
圖5. 色差端子 |
![]() |
圖6.VGA接口 |
![]() |
圖7.DVI接口 |
![]() |
圖8. IEEE 1394接口 |
以上這些接口大多是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更新的產物,種類過于繁多,且規范各不統一。隨著顯示器件的分辨率不斷提高,彩色深度不斷提升,對于傳輸驅動信號的接口要求也不斷提高,以上這些接口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因此能傳輸更高帶寬和具有內容保護的數字接口便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