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地區重要水源地水資源實時監控系統是利用先進的監控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及決策支持系統實現京津地區的水資源實時監控,一期工程目前只對密云水庫、潘家口水庫及京津地區的地下水進行實時監控。該項工程在海委及潘家口水庫建設了兩處DLP大屏幕投影墻。形成連接兩地的多媒體顯示終端,并具備異地會商功能。
1 系統建設目的
京津地區重要水源地水資源實時監控是通過工程及非工程手段實現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密云水庫的工程監控及預報調度決策支持,最大限度的實現供水的最大化,實現津京地區水資源的高效利用。DLP投影系統在海委及潘家口建立大屏幕投影墻,進行數據的交換,形成水資源調度監控指揮中心。
2 DLP系統技術的主要特點
本項目采用日本TOSHIBA 大屏幕DLP投影拼接墻。
2.1 系統的先進性及成熟性
東芝DLP大屏幕顯示系統采用美國TI公司最新的12度偏轉角0.7英寸DMD芯片,具有一體化內置圖像處理系統,可以直接輸入數字信號和其他視頻信號、模擬信號能和網絡信號兼容。
2.2系統的可靠性
東芝DLP大屏幕投影單元核心部件壽命超過100000小時。可連續24小時長期運轉,數年以后都能保持艷麗的色彩效果。
2.3 系統的開放性
東芝DLP大屏幕投影單元采用箱體化結構,積木式拼接,可任意擴展。通過網絡實現和其他部門的信息交換和共享。
3系統主要功能
3.1 大屏幕顯示
可實現RGB顯示模式和網絡顯示模式。
3.2 多媒體會議
實現海委到潘家口、大黑汀水庫的電視會議功能
4潘家口監控中心設計方案
潘家口監控中心是京津地區重要水源地水資源實時監控系統中監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潘家口水庫防洪調度的重要指揮中心,潘家口監控中心作為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一個綜合數據顯示平臺,將顯示氣象、雨情、水情、工情、災情、旱情等多種信息。對于京津地區水資源的實時調度會商、決策、調度指令傳輸及信息反饋都起到重要作用。
潘家口監控中心由于數據運行量大、工作時間長。因此在系統設計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性能穩定:要求大屏幕能連續穩定的運行,故障率低。
②長時間運行:要求系統能保持長時間不間斷工作,并保持最佳的顯示效果。
③響應速度快:監控中心內需要接入的信號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系統狀態變化快,要求顯示設備刷新速度快,及時反映動態信息變化。
④良好的兼容性:各種信號、多平臺的應用系統將運用到本系統中,因此要求系統兼容新強。
⑤系統功能強:要求接入各種信號、靈活的顯示方式、強大的功能操作軟件、并支持多種系統要求。
⑥靈活易用性:要求系統設備及軟件操作的便捷性及統一性。
⑦高清晰度的顯示效果。
⑧系統的升級及擴充:具有系統增加新設備及軟件升級的能力。
5系統構成
本系統由大屏幕投影拼接墻、會議系統、智能中央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
5.1 大屏幕顯示系統
建成2ⅹ2 東芝大屏幕投影墻。系統主要功能:
通過外置圖形控制器實現計算機網絡信號在大屏幕上的任意位置、任意大小顯示。開窗戶數量不限,并可通過抓屏軟件,實現任意多個網絡計算機信號顯示。
通過內置控制器實現16路視頻信號的顯示。
外置圖形控制器和東芝內置控制器聯合使用,具有功能齊全、顯示穩定的功能。
系統具有連續24小時開機,365天連續工作的能力。
5.2 會議系統
會議系統采用PHILIPS DCN 數字網絡系統,具有多功能、高音質、傳輸保密的特點,具有模塊化的系統結構和方便操作的控制軟件。
5.3 中央控制系統
中央控制系統是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智能會議技術,可以匯集音頻、視頻、計算機、電視會議、燈光、監控、機電環境控制等系統為一體。本系統中采用AMS智能化中央控制系統,具有技術規范嚴格、專業性、可靠性高、控制功能齊全、擴充能力強的特點,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和組態軟件二次開發環境,真正實現自能化管理。
6系統建設
本工程技術先進、工藝成熟、功能齊全、安裝調試簡單。建設潘家口2Ⅹ2 DLP大屏幕投影墻總工期不超過一個月。
7系統效益
2003年12月系統建設完成,通過網絡建立了水資源實時監控的工作平臺,進行過多次視頻會議和遠程會商,該系統運行穩定,達到設計要求,2004年7月通過工程驗收。
8經驗和建議
8.1 加強系統運行管理
該系統具有持續連續工作的能力,在質保期內要保持長期開機狀態。要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做到對一般故障能即時排除。
8.2 適當增容
潘家口水庫采用2Ⅹ2 DLP大屏幕投影墻,屏幕相對較少,影響部分功能的發揮,建議適當增加容量,充分發揮系統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