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數字信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究竟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之間差別何在呢?眼下最熱的“高清”,到底“高”在何處,“清”得怎樣呢?數字和高清相結合,又會帶給我們如何的美妙視覺感受呢?帶著這些疑問,PConline數字家庭頻道和DIY頻道的編輯一起進行了一次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接入視頻顯示的測試,利用高清硬件平臺展開了一場HDMI vs VGA的對決。
硬件平臺 | |
CPU |
Intel Core 2 Duo E6300(LGA775、1.86G、2048K SmartCache L2)266×7=1.86GHz(DDR354 2-2-2-5) |
主 板 |
華擎 ConRoe865PE(LGA775 865PE) |
內 存 |
Geil DDR600 512MB×2 |
硬 盤 |
日立7K250 SATA 250G |
顯 卡 |
藍寶 X1600 PRO HDMI AGP(500MHz/800MHz) |
液晶電視 |
夏新37HWTUP(1920×1080/900nits/5000:1動態/4ms) |
數碼相機 |
Canon 350D |
軟件平臺 | |
系 統 |
WindowsXP Professional SP2 英文版+DirectX 9.0C |
驅動程序 |
主板:Intel 8.0.1.1002 |
測試軟件 |
Futuremark 3DMark 2005 Ver:120(1920×1080) Microsoft HDTV Speed_1080i.wmv(1440×1080i) |
具體參數設置
液晶電視顯示參數設定 | |
亮 度 |
75 |
對比度 |
100(最大值) |
清晰度 |
50(最大值) |
色 溫 |
冷 |
色 彩 |
50(中間值) |
數碼相機拍攝參數設定 | |
曝光時間 |
1/200s |
ISO感光度 |
400 |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相同的硬件平臺和測試條件下分別使用HDMI數字傳輸和使用VGA模擬傳輸的圖像差別何在,請大家隨編輯一起仔細分辨實測情況下兩者圖像對比情況分析吧。
實例對比一
左為HDMI,右為VGA
上面兩幅圖片是在利用3DMark05中的1920×1080測試視頻片段在時間軸非常接近的時刻拍攝記錄下來的結果,對于兩幅圖的顯示效果比較,我們來進行一下細節分析,下面的截圖都是從以上兩幅大圖中截取按實際比例顯示的部分。
細節一 金屬盔甲
左為HDMI,右為VGA
左右對比可以看到,HDMI接入的畫質更加銳利清晰,層次感也更加豐富。請大家仔細看盔甲輪廓的直線條部分,HDMI的界線邊緣明顯要比VGA的來得更加精細分明,VGA的畫面在邊界過渡處相比之下模糊感較重。再來看看盔甲的光影效果,HDMI的光感層次比VGA的更豐富一些,尤其在暗場景的部分,細節之處都表現得很到位,而VGA的圖片中層次就不夠明顯,而且畫面存在噪點,不過在高亮部分,HDMI畫面出現了輕微過曝,而VGA則沒有,由于兩張圖片抓拍的時間點還是有微小差距,所以這里不能判別究竟是接入信號不同引起的還是場景不同造成的。
細節二 儀表板
左為HDMI,右為VGA
在陰暗的背景中有一個儀表板。兩幅截圖效果整體都比較模糊,不過仍然可以看得出來HDMI接入的色彩要比VGA的要豐富生動一些,相對的清晰度還是要稍微高一些。
細節三 暗背景
上為HDMI,下為VGA
在上面陰暗的背景截圖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HDMI接入的畫面立體感表現得更加強烈一些,細小的光亮和陰影都可以表現出來,而VGA接入的畫面只有粗糙的色塊,噪點比較多,畫面沒有立體感。
細節四 字體
左為HDMI,右為VGA
對比上面的“3DMARK05”字體,依然是HDMI接入畫面的字體清晰度要更高一些,字體輪廓鮮明銳利,字體筆劃棱角分明,而VGA接入畫面的字體相對要柔和一些,筆劃棱角比較圓滑。
左為HDMI,右為VGA
繼續利用3DMark05里面的1920×1080測試視頻片段的抓拍圖片進行對比分析,上面兩幅分別為HDMI接入和VGA接入的整體圖,接下來我們還是要從細節截圖的對比效果來分析。
細節一 點光源
上為HDMI,下為VGA
圖中點光源的表現效果是很能考驗色彩和灰度的分辨能力的。有過繪畫經驗的人都知道,點光源的中心應該是最明亮的,而緊圍繞光源周圍的一圈亮度會明顯降低,然后再往外圍亮度又會有一些增加,形成光暈,光暈逐漸向周圍減弱擴散,超過一定范圍后亮度會變得很弱很弱以至完全陰暗。要在半徑不大的范圍內表現出光線的多層次變化效果,對輸入信號的精確度要求是很高的。上面兩幅截圖可以看出,HDMI接入的點光源表現得很出色,光效的變化層次都展露無遺,而VGA接入的點光源表現就明顯層次感不足,光環的變化沒有細膩表達出來。再來看看點光源周圍的景物,HDMI接入的截圖中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靜物的輪廓,邊緣過渡利落干脆,而VGA接入的截圖中靜物的輪廓顯得模糊,粘滯感很重。
細節二 樹木
上為HDMI,下為VGA
上面兩圖是截自暗影中的樹木。畫面差別很明顯,大家可以看到HDMI接入的畫面中樹木的枝葉,陰影的深淺都可以看到,甚至連樹干的紋路都可以隱約看得出來;但是VGA接入的畫面中樹木的枝葉已經是模糊不清,呈現出來的是大片色塊,根本沒有明暗深淺的區別,更不要指望看得到樹干部分的紋路了。
細節三 石頭
左為HDMI,右為VGA
石頭的材質表現也是輸入圖像信號的精確度要求很高,而在HDMI接入的圖像畫面對石頭表面的凹凸不平感表現得明顯要比VGA接入的畫面要好,立體感很強,連斑駁的樹影投落到粗糙的石頭表面的質感都體現出來了。
左為HDMI,右為VGA
依然還是調用3DMark05的1920×1080測試視頻片段中抓拍到的畫面。這次的畫面整體偏明亮色調,不過光影對比更加強烈。下面來進行部分細節對比分析。
細節一 龍身紋路
上為HDMI,下為VGA
在3D視頻制作中,由于圖形對象都是虛擬出來的,因此龍身的紋路是表現的重點和難點,立體感和層次感要求都很高,同時要求質感盡可能的真實,當然,這也很考驗畫面的顯示能力了。這里感覺HDMI接入和VGA接入的畫面質量差別不算大,但還是可以看得出HDMI接入的畫面稍微要清晰一些,明暗對比也要強烈一些。
細節二 橡皮飛艇
上為HDMI,下為VGA
可以看到,HDMI接入的橡皮飛艇色彩更加豐富生動一些,艇身的細部線條更加明顯,橡皮充氣囊上面的橫條紋也很清楚,而對比之下VGA接入的橡皮飛艇表現效果就明顯張力不足,圖像模糊,如同有一層薄膜覆蓋上面的感覺。
細節三 石壁
上為HDMI,下為VGA
這里相信大家可以看出來,HDMI接入的畫面中石壁的色彩范圍更加寬闊一些,從褚紅到土黃到幽藍,深淺明暗不一,構成了奇麗多彩的石壁。而VGA接入的石壁相對而言就顯得顏色暗淡,色澤不夠鮮麗活潑,缺乏石材質感了。
左為HDMI,右為VGA
這里利用一段1440×1080i的高清視頻進行對比,視頻內容是一段快速運動的過山車片段,上面兩幅抓拍圖片分別是在非常接近時間點記錄下來的HDMI接入和VGA接入的圖像畫面結果。下面我們來對圖片的細節部位一一進行比較鑒別。
細節一 遠處軌道
上為HDMI,下為VGA
從上面兩幅截圖對比效果來看,HDMI接入的圖像清晰度依然比VGA接入的要好一些,像軌道的線條輪廓,密布的階梯等部位,HDMI接入的都表現得更加清楚明顯一些,色彩也稍微鮮艷一些,不過在HDMI接入的高亮畫面處還是可以看到有輕微的過曝現象。
細節二 近處軌道
上為HDMI,下為VGA
在這個細節對比中,雖然從線條的銳利程度來看HDMI接入的畫面依然清晰度要比VGA接入的更高一些,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HDMI接入的畫面中出現了明顯的色塊和噪點,看起來有油畫的感覺,而VGA接入的畫面色彩則過渡得比較平滑流暢。
細節三 背景
左為HDMI,右為VGA
這個細節是背景中的部分過山車軌道,由于畫面是在快速移動狀態下抓拍的,所以畫面肯定存在模糊和拖影現象。不過這時HDMI接入的圖像中的拖影現象沒有VGA接入的那么明顯,水平的橫桿是最佳的對比點。
通過上述的幾個實例比例,相信大家也對HDMI接入和VGA接入之間的差別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兩者對比的方法也應該掌握了竅門——不錯,就是看細節!由于大屏幕高分辨率的液晶電視在2米距離以外觀看的話,畫面整體的效果是沒有明顯區別的,所以如果各位看官有心要了解HDMI和VGA之間的畫質區別,那就要湊到屏幕前面細細對比鑒賞了。下面再提供幾幅圖片的實例對比,讓屏幕前面的廣大讀者自己去慢慢比較分析,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通過更多的實例來鍛煉自己對電視畫質的鑒別能力。當然嘍,有條件的朋友最好還是利用真機來親身感受體會一下,相信很快你也可以成為擁有火眼金睛的鑒賞專家。
左為HDMI,右為VGA
測試分析
從上述的實例圖片比較結果總結來看,HDMI接入的畫面質量還是要比VGA接入的要有優勢,這個結果也在我們意料之內。畢竟兩者的信號傳輸方式不同,HDMI是數字信號轉換,在輸入畫面的時候不需要經過復雜的圖像格式轉換,信號的損失也相對較少;而VGA傳輸方式則要經過數/模-模/數的多重信號轉換,中間經歷了多次的數據換算,損失在所難免,自然畫質要打折扣。
隨著高清數字信號普及的速度不斷加快,家庭用戶對未來影音享受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平板電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支撐其演繹效果的則是數據信號的高質量傳輸方式,高清數字信號的普及是未來影音傳輸發展的大趨勢,而相應的技術產品應用也需要順應這個大潮流,支持DVI和HDMI數字接入方式是數字影音家電必然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