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烽火連天的家電體育營銷戰中,彩電、冰箱、微波爐等產品無疑是其中的主角。記者走訪滬上各賣場時發現,國美、蘇寧、永樂當仁不讓早已開踢“視”界杯。各彩電企業無論是洋品牌還是國產品牌,幾乎全都利用“世界杯”大打高清牌。
據創維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透露,截至目前,僅可錄電視一款的訂單,國內已經突破5個億。蘇寧華東二區執行總裁凌國勝告訴記者,自五月下旬起,蘇寧彩電銷售相當火爆,平板電視的銷量較平時上升了30個百分點。其中,32-37寸的國產品牌表現搶眼,創維、海信等廠家的產品頗受消費者青睞。
對于觀戰世界杯,不僅是視覺感受,“胃”覺同樣需要強調。由于今年的德國世界杯國內球迷需要在半夜時候看球,冰箱、微波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格蘭仕以“用好您的微波爐,不要挨餓看球賽”這樣相當人性化的口號來展開市場營銷。
“消費者對單純的廣告宣傳容易產生審美疲勞,這就對企業的品牌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格蘭仕微波爐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世界杯作為熱點事件,由于它的高關注度、強影響力,無疑是品牌傳播的理想載體。”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家電企業紛紛抓住世界杯等國際體育賽事對產品進行營銷,其目的就是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促進產品在短時間內的銷售,至于能否直接反映在市場還具有一定的潛伏期,這還需要企業不斷的積累體育營銷方面的經驗。同時,體育營銷是一項系統工程,企業除了花大筆贊助費或冠名費外,更需要戰略性方針,使其成為體育營銷的真正獲利者。
2006德國世界杯15個頂級贊助商中,純IT企業就有5個之多,占總比例的33.3%。盡管5家頂級IT贊助商的營銷呈兩極分化,但各種形式搭世界杯順風車的促銷數不勝數。
2006德國世界杯15個頂級贊助商中,純IT企業包括飛利浦、東芝、富士、雅虎、Avaya。5家企業中,由于原朗訊公司企業網絡業務獨立而成的Avaya公司相對知名度較低,其對世界杯商機的把握也最為充分。早在2005年9月23日,Avaya中國用戶大會就捧來貨真價實的大力神杯造勢,近千人排隊與大力神杯親密合影。據Avaya中國區公關部苗杰介紹,Avaya既采用其他消費品公司的一些手段,例如廣告攻勢等,同時也根據網絡通信產品和技術的特點,采取了許多特殊的營銷手段;與市場活動相整合,在研討會、巡展等活動中,加入對世界杯項目的介紹以及Avaya世界杯網絡構建方案的展示;在各種活動中均有世界杯門票的抽獎活動等等。
同樣,飛利浦對世界杯賽事的熱情也非常高漲,打出了一套全方位營銷組合拳:聲勢浩大的“FIFA足球游戲挑戰賽”、選購指定產品抽獎贏世界杯門票、液晶顯示器190G6的價格直降等。
與上述兩家公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富士公司雖然是德國世界杯頂級贊助商,但其在中國市場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舉措,僅在“五一”黃金周前后推出了一次促銷活動。
營銷指數:★★☆
以促銷的方式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具有可行性,但提出“購買指定產品”則體現了一種特殊背景下的強制性購買,這可能會在消費者心理上造成排斥
2006年足球世界杯即將在德國開打,就在球迷們為他們的節日做準備的同時,手機廠商、運營商以及部分SP也打起了世界杯的主意,相繼推出手機電視轉播世界杯比賽、舉行世界杯體驗活動、手機WAP網頁免費提供世界杯相關信息等等,似乎都看準了這個商機,各自謀求自己的目標。
與前者不同,手機電視還是個新興事務,畢竟可供播放手機電視的終端還很有限。但上海移動和SMG也看準了世界杯這個好機會,給那些晚上沒法很晚坐在電視機前的球迷,提供第二天通過手機看比賽的機會,這樣球迷既不會耽誤比賽,也不會因為看球賽過晚被老板責怪。
據了解,目前上海文廣集團推出的手機電視采用DMB標準,可以支持這一標準的手機有NOKIA、MOTO、索愛、多普達等,用戶只要開通了GPRS/EDGE網絡功能,并對應手機的相關設置,就可以在WAP網頁上完成手機電視的設置和頻道選擇,便可以隨時收看上海電視臺、中央電視部分節目以及精彩的比賽了。
營銷指數:★★☆
這個策略可能最終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球迷看球體驗的是一種現場感,更多需要受視的群體性,而手機可能只適合于個體行為。-分析世界杯不是所有企業的營銷樂園著名營銷與管理咨詢專家肖明超認為,對于企業而言,利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機會進行營銷,既可以迅速提升銷量,也可以讓品牌地位得以提升和鞏固,獲得消費者的心理認同。但是,世界杯并不是所有企業的營銷樂園。肖明超表示,企業在思考世界杯營銷的時候也同時需要面對幾個事實。第一,世界杯的目標群體只是球迷群體,而遠非所有的大眾群體;第二,喜歡看足球比賽的群體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符號系統,他們的價值取向和通過觀看足球獲得的感觀體驗都有區別于看其他比賽的不同點;第三,世界杯營銷的花費是非常巨大的,無論是成為贊助商,還是使用足球明星作為形象代言人,都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而且,在投入巨資之后還需要持續的營銷投入和營銷配合;第四,世界杯營銷不僅僅是一個事件營銷,而是體育營銷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企業只是選擇做一些小的和世界杯相關的營銷活動,也會影響到目標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一些看法;但單憑一次或幾次的事件炒作,是很難將品牌的核心文化傳遞給消費者,并讓消費者接受或認可的。(張良 鐘建偉 李冰心 董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