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假日或者是連鎖企業開新店時,商家都會推出很多的低價產品來烘托氣氛。不僅如此,有的商家平時也會搞一些優惠活動,刺激消費。有的消費者為了搶便宜,也非常樂意在這些時候去賣場淘寶。殊不知有些低價的背后有陷阱。據透露,商家的低價促銷資源都來自于廠家,沒有廠家的支持,商家是不會賠本賺吆喝的。而廠家的特價產品在原材料的使用上肯定不會是最好的。有些廠家就把過時的產品甚至被商家退回的返修品經過處理,當成促銷品銷售。購買了這些低價產品在當時看似乎是撿了便宜,可在使用中則有可能性能不好、容易損壞,甚至維修時沒有配件。
現在很多品牌是靠概念炒作吸引消費者的,有些概念與實際完全是兩碼事,或者是偷梁換柱,或者是夸大其詞,或者是以偏賅全,消費者最終買到的產品可能與概念是“兩張皮”。其實,家電消費切忌的就是盲目跟風。
有些消費者在消費上有一種錯誤的觀念,簡單地認為高價格就等于高品質,因此在購買商品時把高價格作為衡量其品質的重要依據,甚至非高價不買。其實,把高價格與高品質等同起來是不科學的。據了解,廠家每次推出新品,初期價格定位一般都會比較高,原因是新品的產量比較小,還得攤銷研發成本,只有等其在市場上得到驗證,能夠大批量生產,成本才有可能降下來。所以說,定價高并不能代表品質高。
消費者在選擇家電產品時對外觀的偏愛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若僅僅注重外觀,而忽視了內在質量,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有些企業就是迎合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一味在產品外觀上做文章、造賣點,違背了產品創新的根本原則。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外觀再漂亮,但性能不好,也僅僅是一個擺設而已。
按理說,購買知名品牌的產品一般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的迷信品牌,有時也會走入消費誤區,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注意。一是品牌老化的問題。在家電行業的確存在過很多的知名品牌,可是要知道品牌和任何事物一樣,也有誕生、起步、發展、衰老以及滅亡這樣一個生命過程,過去是知名品牌并不代表現在也是。二是品牌的多元化問題。現在很多企業搞多元化經營,其他行業企業涉足家電業的不在少數,也許在原來那個行業它是一個知名品牌,但是在家電業卻未必也是,其品牌知名度并不等同于它的家電質量。
家電產品除了基本的功能外,很多還有附加功能。但在實際使用中,真正有用的還是基本功能。對那些紛繁復雜的附加功能,大多數消費者很可能從來就沒有用過,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花大價錢去購買用不上的功能。另外,產品的附加功能太多也會影響基本功能的正常使用,甚至會因為附加功能的故障造成基本功能的癱瘓。
許多消費者在買家電時,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在產品本身,而對其售后服務并不在意,但往往正是這一不經意的疏忽,會給日后帶來無盡的煩惱。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并且還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故障,必須要有專業人員進行維修。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還要詳細了解該品牌的售后服務能力,包括廠商的實力、售后服務網點的分布、零配件的儲存和供應、售后服務費用的承擔以及以往售后服務的口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