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上游大屏液晶面板降價引發多米諾效應
大屏液晶價格再跌8%-10%
日前,記者獲悉,雖然電視面板方面的需求持續走強,但由于眾多面板廠商在七代線量產之前,想方設法加大5.5代和6代生產線的產能,2006年第二季度面板的價格仍將持續下降。日前,記者從臺灣市場研究公司聯景科技(WitsView Technology)的調查數據獲悉,在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3月份的均價已經跌到了515美元后,本季度將持續走低,將跌破500美元,37英寸的也會跌破700美元,創下歷史新低。中華液晶網資深分析師張新崗認為,上游這股波動,將會使得40英寸左右的大屏幕液晶電視的價格有望再下拉8%-10%。
大屏幕面板價格創新低
記者證實,目前上游企業開始越來越難拿到訂單,而價格也并未能像有關專家的預測,在3月份走向平穩。記者查閱有關數據發現,2月份,盡管臺灣廠商友達光電的銷售只下降了2.7%,但是其平均售價卻下降了8%。
實際上,隨著大屏幕面板的產量逐漸擴大,目前40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價格已從年初的930美元下跌至865美元,4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價格也從年初的1100美元下跌至925美元,這兩個領域的激烈競爭也對32英寸及37英寸電視面板市場產生多米諾效應,記者獲悉,目前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銷售價格接近生產成本。
有關數據顯示,在2月份,友達光電把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價格下調到520美元,以爭取更多的訂單。不過,三月份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均價已經跌到了515美元,臺灣市場研究公司聯景科技(WitsView Technology)的調查數據認為,本季度將持續走低,將跌破500美元,37英寸的也會跌破700美元,創下歷史新低。
兩大主因促使價格下跌
根據有關統計數據,今年2月份全球TFTLCD 的出貨量增長了1.6%,達到1892萬臺。在三大主要應用領域中,電視面板出貨量減少了4.97%,為350萬臺。根據聯景科技的數據,在電視面板的所有份額中,37英寸面板上月持續增長了9.4%,而32英寸面板則占31.1%份額。不過,中華液晶網資深分析師張新崗認為,盡管需求在增加,但由于全球5.5代和6代生產線產能的急劇擴張,臺、韓的六代、七代以上面板廠的電視面板開始投產,是今年第二季的電視面板價格戰激烈的重要原因,面板廠將會有明顯的降價措施,爭取整機廠家在第二季的下單。
而另一方面,去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達2800萬片,市場規模則在2100萬片,在品牌、流通渠道對正常庫存、安全存量的需求下,多出的700萬片占去年市場規模的三成,需要時間來消化。而上半年是液晶電視的淡季,消化時間將拖長,這也導致了面板價格大幅下跌。按照有關統計機構的預計,以主流的32英寸電視面板來說,第二季平均報價將比第一季下跌50美元,37英寸、40英寸及42英寸等大尺寸電視面板的跌幅會在10%左右。
32英寸最低跌至6999元
Displaysearch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全球液晶電視的市場容量有望超過4000萬臺。上游面板整體性的售價下滑,將刺激下半年液晶電視大幅的增長。進入4月份,為了盡快熱啟動市場,包括夏普、飛利浦、三洋等在內的外資品牌紛紛將32英寸-42英寸的液晶電視的價格大幅下拉,最高降幅3000元,進一步貼近國內品牌的定價。
記者從蘇寧、國美等賣場獲悉,32英寸目前的最低價格已經跌到6999元,但按照家電賣場的預計,“五一黃金周”期間仍會有一次降價浪潮,但由于32英寸的價格已經處于微利甚至跌破成本價,未來一段時間40英寸左右的下跌幅度會更大,按照上游面板的下跌幅度來看,8%-10%的降幅最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