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對于國內的各大家電賣場來說,降價或許已經成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方面大的家電廠商開始在各大賣場做促銷,另外新品的增加也給市場增添了不少亮點,因此三月自然又掀起了一輪新的家電購買高潮。
不過由于市場繁榮,家電賣場營銷騙術也層出不窮,難怪象國美這樣的企業會向消費者展示出家電警示白皮書呢,其用意,無非是要消費者提防家電的營銷陷阱。盡管整體上說大多數商家還是誠信的,但想讓持幣待購的消費者在最近段時間里真正加入到選購行列的,紛紛購進早已中意的家電產品的,對各類陷阱的揭示,應該說是一個重要工作。
不就是到賣場購買東西嗎,還這么復雜?其實消費者和商家雖然表面看來是一個互相依存的關系,但畢竟商家在供給,消費者在購買。既然你消費者有需要,而我在供應,我在想方設法賺錢的同時,還得利用你千方百計省錢的心理,讓你樂樂呵呵的被“宰”。
怎么,不相信?看看下面家電賣場營銷騙術大揭秘吧:
“防不勝防:陽春三月家電營銷騙術揭秘”之一:被人情所掩蓋著的營銷騙術
市場關注指數:★★★★☆
老實說,想全面說清楚這些騙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盡管在賣場也不遺余力的做著促銷與打折的市場活動中,家電市場也始終都包圍在一種火熱的氣氛之下的情況下,消費者還是如此遲疑。你或許會說,這嘛,原因很多,可事實上呢,家電賣場的各類騙術,譬如降價騙術之類,往往是其中的主因。商場如戰場,沒錯,不過這個戰場,可比真正的戰場還能體現世態。
有時候消費者到了家電市場,會感覺相當興奮,同時也相當疑惑。譬如一塊錢能買到MP3播放器,10塊錢買個特價手機,50塊搬臺微波爐回家,這有可能嗎?其實在三月,每每有家電連鎖賣場開業,類似非常規的超低價,總成為商家聚集人氣必用的“法寶”。而沖著特價品來淘便宜的消費者,也帶旺了整個賣場的銷售額。
事實上業內人士都清楚,那些所謂的“特價機”、“一元機”,里面都有一些名堂。而有的人之所以上當受騙,與那些被人情所掩蓋著的賣場營銷騙術有很大關系。
三月的天氣確實好,祝福的好話自然是人與人相見時最經常使用的了,不過有的消費者或許是過于善良,居然與那些賺你銀子的商家過分親熱起來。譬如一位劉老先生到所在城市的電器城選購彩電,一進商店,就被商家的熱情所“感動”,商家要與他互換名片,其實他哪里來的名片啊?不過虛榮心得到了滿足,于是和商家嘮家常起來,最后興高采烈的抱回一臺大彩電,不過才兩天時間,就立馬明白了,自己又讓商家痛“宰”了。
其實他哪里知道,就算不是過年過節的,笑臉相迎問家常,讓你被“宰”沒商量,這早就是JS慣用的銷售伎倆了,因此那些有過這方面經驗的消費者一下子就會因商家的過分熱情而警覺的。那么,商家的熱情,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那也不是,只是,畢竟現在的家電騙術也是五花八門,讓人防不勝防,因此消費者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更何況不少他們身邊的朋友還會現身說法,有親身體會呢。
就說節假日吧,就有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打折促銷特價機的方式消化庫存,甚至促銷那些已經停產的落伍商品。譬如就有一位消費者在一廠家促銷活動上以“超低價”購得一款DVD機,但回家使用后發現,該機對相當多新版格式的DVD碟片根本無法讀取,新機變廢機。不得已,又重新去賣場購買一款新機。
“防不勝防:陽春三月家電營銷騙術揭秘”之二:隱含在大家電消費中的營銷騙術
市場關注指數:★★★★☆
眼下變普通老百姓來說,最想買的還是大家電。可問題是,這類賣場越開越多,這些商家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慘烈,因此消費者不清楚到哪里選購最放心。同時降價和購買家電贈送禮品也是商家普遍的做法,可消費者購買欲望最強烈的,還是那些高性價比的家電,特別是那些高檔的大尺寸電視機。
可他們哪里知道,隱含在大家電消費中的營銷騙術,有時候會讓他們痛心疾首。譬如吧,部分業內人士坦言,眾多賣場熱衷在開業時推出超低價的商品,除了聚集人氣,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想把實惠和驚喜讓利給真正的消費者。但是,現在擺在家電賣場面前的難題是,許多沖著“一元機”、“特價機”來的消費者最終都失望而歸。“為開業準備的‘一元機’本來數量就不多,消費者得不到任何實惠,眼下不少地方已經全面叫停“一元機”,畢竟“一元機”不如“全線降價”給消費者更多實惠。
畢竟大家電價格相當高昂,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比較能接受的促銷方式就是降價、打折和買就送禮品等,“一元機”實在讓人感覺華而不實。從某種角度上說,平板電視已經成為促銷的主角,預計名牌42英寸等離子電視機屆時會跌至6000多元,名牌30英寸液晶電視機則全面跌破6000元。
隱含在大家電消費中的營銷騙術各類相當多,譬如一個讓消費者頭痛的事情即安裝空調承諾無法兌現。要知道空調素有“三分質量七分安裝”的特點。你安裝不到位,再好的產品,有什么用處呢?因此高質量還得有高服務,否則無法吸引消費者。
事實上眼下在大家電的消費中,除了修理投訴多,安裝投訴也是熱點。先是承諾24小時內來安裝,再說是保證3天,然后可能就是一個星期。到了旺季,空調售后服務的問題就暴露出來。服務人員說“最快明天,最晚后天”,可約定的時間到了卻遲遲不見人影。
當然商家也有難處,譬如如果一天賣出兩三百臺空調,幾十個安裝人員恐怕很難保證按時安裝。而這樣隱含在大家電消費中的營銷騙術,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消費者無可奈何。
“防不勝防:陽春三月家電營銷騙術揭秘”之三:售后服務中貴得離譜的營銷騙術
市場關注指數:★★★★★
每年的家電投訴案例讓人看了相當吃驚,不少經過媒體公布后,我們才發現,不少著名的商家,其售后其實相當成問題。盡管經過了治理,可部分廠商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情況依然嚴重。這當中,已經退市的品牌隱患可謂是最多。
一位王先生用1200元購買兩臺“碳纖維高科技產品”百威浴霸,使用不到一小時出現故障,經銷商、維修商和廠家均不負責。而一位高先生按預約時間去科健售后取送修手機,發現科健售后維修部已人去樓空,手機也不知去向。邵先生誤認為上海“皇明”為正宗的山東皇明,2千多元買的上海“皇明”一直不能使用。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田先生的小鴨電熱水器左側漏水,售后人員收取315元“工序費”,修了2個月仍不能用。
事實上,貴得離譜的營銷騙術,是消費者最惱火的。質量與服務,這兩個方面都極重要,如果受消費者質疑,這個品牌一定走不遠。譬如吧,過去高溫天氣導致空調銷售量和使用頻率增加,是造成空調投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現在天氣寒冷,空調也面臨著一個售后服務問題。個別生產、經營商將滯銷或存在一定質量問題的空調采取更換包裝、誤導宣傳等形式推向市場,也使投訴量增加。另外,今年最讓消費者不滿意的是空調經銷商與維修企業脫節,人為造成維修難,引起大量的消費投訴,即使名牌空調也存在此類問題。
消費者李女士投訴,她使用的北方某大品牌空調,購買后每年都要加“氟立昂”,連該企業負責售后服務的技術人員都無法解釋原因,然而公司又不肯承擔質量責任。今年那臺買了才3年的空調開始“拒絕工作”,李女士打電話到該企業維修中心,電話總是占線,最后終于打通了,好不容易盼來維修人員,但維修費卻貴得離譜,而且要收所謂的“上門費”。
相關新聞:揭秘家庭影院的十四大“蒙人”招數
“防不勝防:陽春三月家電營銷騙術揭秘”之四:高檔電視消費中的營銷騙術
市場關注指數:★★★★★
在三月,最讓人痛心疾首的,還得數高檔電視消費中的營銷騙術。而這類騙術中,往往與維修率問題有關。不信你現在就打幾個售后服務電話試探一下吧,大部分企業都不會對自己產品的維修率作出正面回應。而且就時下的市場環境看,平板電視的這一問題在土洋品牌中都不同程度存在。
高檔電視消費中的營銷騙術之所以很難被消費,往往與大環境有關。據媒體報道,在現行法規未能對高端彩電的“三包”期限作出明確規定的情況下,經營者(包括廠家和商家)本可以在銷售產品時與消費者就“三包”期限進行約定,但大多數經營者在銷售高端彩電時只是充分強調其相對于傳統顯像管彩電的優點,而對其整機和主要部件“三包”期限與傳統顯像管彩電的區別避而不談,未盡告知義務,這也是造成消費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透露,國家技術監督局已經注意到平板電視沒“三包”的問題,而且也已經準備解決這個問題。12315提醒,要讓經營者把對“三包”的服務負責,應在憑證或發票上明確標注。
可問題是,現在的品牌太多了,據悉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液晶電視生產廠家已經達到60家左右,但是他們中大多數都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純粹是以組裝加工為主。然而組裝的門檻并不高,再加上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其后果就是造成產品質量的不穩定,個別廠家渾水摸魚的情況也無法避免。如此一來,產品的維修率迅速上升也就不足為奇了。
于是不少業內人士勸消費者,還是冷靜一點吧,務實一點吧。可高檔電視價格相當高昂,就算消費者以一顆平常心去正視平板電視出現的問題,可問題真的出現了,廠商在出售時都做出了明確的承諾,只要撥打一個電話,在短時間內就會有售后服務人員上門進行維修,可到時候往往很難完全做到。
消費者張先生新買的42英寸液晶電視用了不到三個月就在屏幕右下角出現一個壞點,該品牌服務人員上門檢查后認為這是正常現象,并稱液晶電視不在國家“三包”規定范圍內。張先生大吃一驚,由于買這臺電視耗資不菲,張先生在和企業多次協商后,企業終于同意為其液晶電視換上一塊新屏。
那么,廠商如何面對現在平板電視維修率上升的問題呢?“由于消費者使用不當造成的”,這,往往就是他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