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判的過程中,康寧一直堅持要采用獨資的方式,而上海方面則希望能夠采用合資的方式,這樣對上游資源的掌握力比較強。
一場歷時兩年的京滬競爭終于宣告結束。
4月24日,康寧對外宣布,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造其在中國大陸的首個液晶顯示(LCD)玻璃基板的后段加工廠。
“我們在北京設立的是第五代LCD玻璃基板廠,但是可以擴展到5.5代線及以上。”4月25日,康寧大中華區公關總監盧榮告訴記者,有關的投資規模、工廠動工建設時間等具體細節還都沒有定下來。
合資、獨資之爭
“雖然每個侯選地都有各自的優勢,但是我們最終還是認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們建造后段加工生產設施的合適地點。”康寧顯示科技部中國區總裁柯康宜正式擔任康寧顯示科技部中國區總裁,他的到任直接拉開了康寧在內地投資設立LCD玻璃基板廠的步伐。
“公司內部有一個團隊在負責設廠考察工作。”康寧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康克明告訴記者,這個考察團隊由來自康寧美國、日本和內地的20多個人組成,主要任務是跟信息產業部、發改委和北京、上海等省市政府接觸,為其在內地設廠調研。
在康克明看來,隨著內地京東方、上廣電等液晶面板廠的發展,康寧在內地設廠已經是箭在弦上。在臺灣和韓國等地,康寧都是第一個進入當地投資的LCD玻璃基板生產商。
在全球LCD玻璃基板市場,康寧的市場占有率在60%以上,2005年,康寧來自LCD相關業務的收入達到了17億美元。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上游關鍵原材料,成本占到液晶面板的60%-70%。
而在上廣電一位內部人士看來,康寧之所以不斷進行考察就是為了向各地政府要優惠政策。“我們跟全球最大的三家LCD玻璃基板生產商都談過。”上廣電總裁顧培柱曾告訴記者。
在談判的過程中,康寧一直堅持要采用獨資的方式,而上海方面則希望能夠采用合資的方式,這樣對上游資源的掌握力比較強——康寧在韓國就是采取跟三星合資的方式生產LCD玻璃基板。“這么高科技含量的投資,獨資是為了保證知識產權。”康克明解釋。
除此之外,由于上廣電合資伙伴NEC在日本的關系,上廣電一直跟日本的兩家玻璃基板廠保持密切的接觸。
康寧在全球市場的兩大競爭對手分別是日本的旭硝子公司和日本電氣硝子,但他們可能要等到上廣電第二期液晶生產線正式開始建設的時候,才考慮在上海設廠。
而正因有日本公司為退路,上海方面在給予康寧各種優惠政策方面一直落后于北京,最終導致康寧決定將工廠設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核心技術沒有過來
“康寧的LCD玻璃基板生產熔爐還是沒有過來。”在上廣電這位內部人士看來,單純設立LCD玻璃基板的后段加工廠對內地液晶產業的推動力并不會很大,原因很簡單——康寧還是需要從我國臺灣、日本和韓國等地進口LCD玻璃基板才能在北京進行后段加工。
“康寧先在當地建造玻璃后段加工工序,然后再根據對市場即可戶需求的評估來決定是否建造其它工序。”盧榮表示這也是康寧的投資原則。
目前,康寧在全球共有五座擁有熔爐的玻璃基板工廠,其中兩座位于臺灣的臺中和臺南,另外三座則位于日本的靜岡、韓國的Gumi與Asan,此外,康寧在美國肯塔基州設有玻璃熔融成型工廠。這些工廠主要為其客戶夏普、三星、友達光電和奇美等公司服務。
一般而言,只有設立LCD玻璃基板生產熔爐,并就近組裝提供給客戶,其成本才有可能下降。“康寧不在內地設立LCD玻璃基板生產熔爐,表明內地LCD工業還不強大。”上廣電這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曾文祺說,由于上下游配套產業鏈的不完整,內地廠商在同臺灣地區、韓國等廠商競爭時,其成本往往要比這些廠商還要高,這也直接削弱了上廣電和京東方的競爭力。
“康寧什么時候在內地設立LCD玻璃基板生產熔爐,就表明我們已經可以同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競爭力。”上廣電的這位內部人士評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