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消費者來說,看著這些“翻炒冷飯”式的舊花樣新活動,簡直有點應接不暇。本來,正正當當的送禮促銷無論是對于廠商、經銷商還是消費者來說都是有益的,消費者當然歡迎,廠商和經銷商也樂意提供,可是,由于有部分的經銷商不按規矩辦事,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弱點或語言方面模棱兩可,有意誘導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吸引消費者到店,這些商家把降價和送禮促銷作為是招攬顧客的幌子,玩弄著不同的把戲,使得消費者蒙受損失,也使得電視賣場陷阱重重。
花錢購物本來是件開心的事情,但也要警惕各種消費陷阱,老百姓的錢賺得不容易,當然也要讓把錢花得值得,不能任JS來欺騙。總之,今年的五一,抱臺大屏電視回家共享天倫之樂,那怎么才能不會被商家忽悠,能夠把錢花得有其所呢?下面就一起把電視賣場上常見的陷阱探個究竟。
一、最動人的消費陷阱——“降價促銷”
1.原價——“子虛烏有”
依據有關規定,“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一次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價格,但是某些商家在開展甩賣、特賣等優惠活動中,常常以供應商提供的建議零售價,或者是把以往的最高價格作為本次降價銷售商品的原價,有些甚至更是隨意胡亂標原價。所以一些賣場上標上的原價19999元,現價為16999元,為你省回足足3000元等等,所謂的“原價”有可能只是供應商提供的建議零售價或者是重新標上去的,所謂3000元的優惠可能根本并不存在。
2.返利——“明降實升”
電視賣場中的很多促銷活動都會采取“買滿就減”的返利促銷活動,如每購滿1000元就減100元之類的,咋眼看起來還蠻吸引人的,但商家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卻常常會把參加此活動的電視機先提價再返利,實際提升了該電視機的銷售價格。以某款42等離子為例,其促銷前的實際銷售價格為10000元,而活動時則標價為12000元,參加促銷活動返利1200元后,此時實際售價為10800元,超過了活動前的實際銷售價格,原以為省了1200元優惠,誰知道實際上卻虧了800元。
3.返券——“不切實際”
返券是很常見的一種商場促銷活動,在電視賣場上也是可以經常看到的,人們經常可見到“滿1000送100”甚至是“滿500送100”等之類的返券活動。消費者如果想要得到返券,就必須首先按原價(價格一般都比較高,沒有任何折扣)買下該產款產品。所得到的現金券,你可以按照面值上的金額購買賣場上的指定商品,這種活動最大的缺陷就是消費者不能隨心所欲地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很多產品本身不收返券,只給返券,總而言之,返券只能在很小的范圍內使用,一點也不實在。對于商家來說,返券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不但可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還可以刺激消費者的二次購買,達到了多銷多利的目的。同時,這類能使用返券的商品往往是高價、高利潤商品,而且使用返券的商品往往不能享受再次返券,所以消費者很容易誤入花冤枉錢去買自己不需要的產品的境地。
4.超低特價——“不可多得”
“特價”本來就是一個很引人注目的口號,再加上個“超低價”簡直是看了都讓人心動,超低特價電視的價格往往低得讓人咋舌,比如說一臺37寸主流液晶電視售價不到5000元等等,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確實誘惑很大。但是不能盲目樂觀,因為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價格超低的特價機,只有一少部分是商場為了吸引顧客注意力,“賠本賺吆喝”,這些特價機一般品質還比較可靠,但是其數量是相當有限的。然而市面上除了這類特價機和清倉貨之外,似乎還有許多的超低價特價機。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產品時,一定要倍加小心,因為這些產品很多是廠家的淘汰機型和雜牌廠家的粗制濫造之物,有很多是殘次機或者返修機,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很難保證。
5.打折——“坐地起價”
有些電視經銷店,宣稱酬賓折扣特惠,全場的產品一律8.8折,原價為11000元的電視機折后價理應是8800元一臺,但在實際銷售過程中,JS故意把該電視機的價格突然間提高到8900元一臺出售。消費者一看就不明白,不是說好8.8折的嗎?待詢問究竟的時候,經銷商的理由借口卻是一大堆,說什么缺貨啊最后一臺了,要買趁早了等等諸如此類。就是要讓你覺得機不可失,如果你覺得100塊無所謂就此付帳,那么他就賺了你一百元。但如果你堅持據理力爭的話,經銷商可能會假裝虧本的樣子說就給你一臺,但本來就是8800元這個價錢的嘛,反而好像是給了特大的優惠似的,真是沒有天理。
二、最隱形的消費陷阱——“送禮促銷”
1.虛報禮品價格
在電視賣場上,很多商家都會宣傳某款電視機產品“售價8000元,再送價格為800元的禮品,實際價格相當于7200元”。這些聲稱800元的禮品,本身的價值往往被虛夸,實際上市面上售價也只需要兩三百元而已,其夸大的程度往往都很夠嗆人的;或者是所送的禮品只是其他一些廠家的滯銷品、老舊產品,根本都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消費者拿回家也只是個擺設。
2.加錢獲贈“滯銷品”
商家促銷送禮的方式通常有很多種:有些是免費送,有些則需要你加錢然后就送一些價值比較高的商品,如一臺售價為兩萬元的液晶電視機加100元就可獲贈掃描儀、打印機、家庭影院、數碼相機等等之類的商品。但是,我們知道“買的不如賣的精”,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商家肯定是不會賠本將東西賣出去的:很多的商品都是先提價,然后再加錢獲贈另外的商品,這樣表面上看來,只要消費者加100元甚至更少的錢就可以獲得豐富的禮品,但是實際上都不知道加了多少錢了。譬如說,價值18800元的液晶電視提價后為20000元,加100元獲贈售價1000元的家庭影院,對于商家來說,明賺的就有100元了,還可以把滯銷的家庭影院一同“送”了出去,真是一舉兩得,而消費者就損失慘重了。
3.應得的卻要額外付費
每逢節假日,廠商都會配合經銷商搞一些送禮促銷活動,贈品都是廠商配送的,有些狡猾的經銷商卻總愛轉空子,在銷售時把一些應該如實送給消費者的贈品克扣起來,不告訴消費者有免費贈品,讓消費者白白喪失了獲得贈品的機會。更狠的就是,有些經銷商會把事先克扣起來的贈品,反過來向消費者兜售。明明是應該獲得的東西,反而需要額外付錢,更可悲的就是白花了錢,還以為是得到優惠了。
三、其他不能忽視的消費陷阱——商家的糖衣炮彈
現在很多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都會先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再進行現場選購的,對于電視機這樣的高消費品來說更是經過再三考慮了,盡管消費者在購電視機前惡補了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也初步挑選了一些心儀的機型,但是紙上談兵的理論知識放到市場上后,跟老練奸猾的商家們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
到了賣場之后,商家會對消費者提出的機型分析比較了一輪之后,稍微摸通了一些消費者的心思之后,就會推薦另外的一款機型,老是沖著消費者需要的功能和價格進攻,說出種種優點之后大夸性價比高或者什么的,反正就說得似乎非此款機器就再也沒有更合適消費者的樣子,什么“夠用就好,名牌也只是白交廣告費而已”等眾多道理把顧客說得心服口服,殊不知,經銷商大力推薦的產品,要么就是滯銷的產品,要么就是其所代理的產品,所能獲取的巨額利潤是可想而知的。這一式是商家百試百靈的招數,也是消費者最容易忽視的,所以要加倍小心提防了。
總結:首先,大部分商家還是真心實意為消費者返利優惠的!畢竟任何的一個電視機廠商、賣場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消費者的參與和支持,商家如果存在僥幸心理,在價格上誤導消費者、在廣告上欺騙消費者,總打消費者壞主意的話,其收場是可想而知的,但無奈的是,總還有那么多的JS混在市場上。面對這么多的消費陷阱,要想避免一時大意成為商家的獵物,那確實需要花點心思,其實,JS的把戲來來去去也就那么幾招,而且很多的促銷手段都經不起推敲的,只要我們有所了解,然后“擦亮你的一雙慧眼”,就算不能完全看透“奸商”的丑惡嘴臉、識穿他們的所有奸計,但起碼也不至于掉進了商家的促銷陷阱,還在心里真心感謝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