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來,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新一代的數字家電,平板電視在這個潮流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2003年開始興起,在短短不到三年后,在2005年平板電視就占據了電視機市場的16.7%,從目前的市場趨勢來看,大屏幕、高清晰、超薄超輕的平板電視已成為市場主流,特別是液晶電視,更是占了平板電視市場的七成以上。
一方面是商家的大肆宣傳推廣,而另一方面面對市場上出現的“假液晶屏”等現象,消費者怎樣才能選到貨真價實的液晶電視呢?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有關專家指出,選購平板電視時一定要從顯示屏、核心部件、操作簡單化等方面綜合考慮,才能選到高性價比的電視。
100英寸——LG.Philips生產的目前最大尺寸的液晶面板 |
對液晶電視來說,液晶面板是最關鍵的部件,占了整機成本的2/3以上。對于如此重要的部件,大多數消費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是有所重視但是對如何鑒別又不甚了解。在選擇液晶電視的時候,消費者基本上都是聽從商家和銷售人員的宣傳,或者是通過說明書加以了解,而在這其中商家往往就商品的某些優點大肆渲染,掩蓋了其某些性能的不足。要選擇一款好的液晶電視,一塊好的液晶面板,首先要先了解液晶面板的原理、相關參數和目前的主流技術。
LCD的原理
液晶顯示器,英文通稱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常見的液晶面板類型有4種:TN-LCD(扭曲向列型)、STN-LCD(超扭曲向列型)、DSTN-LCD(雙層超扭曲向列型)、TFT-LCD(薄膜晶體管型)。前三類LCD主要是單色顯示,基本用于小尺寸產品。LCD液晶電視主要采用TFT型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主要的構成包括了,螢光管、導光板、偏光板、濾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體管等等。
![]() |
LCD的原理圖 |
液晶顯示器必須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螢光燈管投射出光源,這些光源會先經過一個偏光板然后再經過液晶,這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進而改變穿透液晶的光線角度。然后這些光線接下來還必須經過前方的彩色的濾光膜與另一塊偏光板。因此只要改變刺激液晶的電壓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現的光線強度與色彩,并進而能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有不同深淺的顏色組合了。
認識液晶面板的相關技術
1、廣視角技術
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系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響應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所以各大廠商都在不斷改進廣視角技術。
擁有廣視角技術的液晶電視 |
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日立的IPS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三星的PVA技術、富士通的MVA技術、夏普的CPA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松下的OCB技術, 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NEC的ExtraView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ITO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通過這些技術的不斷的完善和應用,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170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178度。
2、快速響應技術
早期的液晶面板缺點之一就是響應時間過長,這會造成在播放移動畫面時屏幕上出現拖影現象,這在以前是嚴重困繞液晶電視發展的問題,在選購液晶面板的時候,響應時間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不過,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響應時間變得越來越短,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都已經達到了8ms。現在主要的快速響應技術有過驅動技術和黑屏插入技術,還有一點特別的是目前的廣視角技術在增大視角的同時也降低了響應時間。
![]() |
響應時間過長帶來的拖影 |
過驅動技術通過提高驅動電壓來降低響應時間。液晶分子每一種穩定的狀態都對應著一定的電壓。當電極上電壓改變時,液晶分子不是即時轉動到目標狀態,而是在一定的響應時間之后才能達到這個狀態,電壓越高,分子轉動的速度越快。早期的液晶顯示器中,在液晶分子上施加的驅動電壓就是目標狀態的對應電壓。過驅動技術就是施加的驅動電壓在起始的時候稍高于目標狀態的對應電壓,使得液晶分子轉動的速度更快,在到達目標狀態時,電壓再回落至目標狀態的對應電壓,這樣就有效縮短了反應時間。
黑屏插入技術是在每個圖像幀之間插入黑色幀,當顯示器完成一楨的畫面顯示后,再插入一楨純黑色畫面,或者關掉背光燈,這樣就相當于“切”掉了畫面的拖影,從而改善了視覺效果。也有消費者對這種技術持懷疑態度,認為這樣會帶來屏幕閃爍的問題,其實大家大可放心,人腦可以濾除這種閃爍并自動產生中間圖像,因為目前液晶設備的刷新率大多是60Hz,在引入黑屏插入技術后,會將刷新率提升一倍,也就是120Hz。對CRT顯示器來說,85Hz的刷新率幾乎達到肉眼感知的極限,120Hz的刷新率當然不會對使用有任何影響。
3、色彩增強技術
這項技術主要應用在6bit液晶面板上,那么什么是6bit面板呢?液晶面板的色彩顯示能力是以在每一種色彩通道上,液晶面板能顯示灰階的位數來加以描述。6bit面板是指每個通道上能顯示2的6次方,也就是64級灰階,而面板有R.G.B(紅綠藍)三個色彩通道,就能顯示262144種色彩(64×64×64=262144)。以此類推,8bit面板顯示256級灰階,能顯示16777216(16.7M)種顏色。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物理上6bit面板能顯示的色彩還不到8bit面板的2%。 而在實際使用中,這兩種面板看上去色彩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又是什么原因呢?這主要是使用了色彩增強技術,主要目的是縮小6bit面板和8bit面板的差距,延長6bit面板的應用壽命。主要包括PD(Pixel Dithering,像素抖動)算法和FRC(Frame Rate Control,幀速率控制)技術,6bit通過技術增強后達到了16.2M的色彩,幾乎可以和8bit的16.7M色彩媲美。
PD算法的原理是局勢快速切換相近顏色,利用人眼的殘留效應獲得缺失色彩。6bit面板提供的是不連續色階0,4,8,12,16,20,……直到252,而8bit面板提供的是連續色階0,1,2,3,4……直到255,因此造成了6bit面板顏色少。第一種方法是在同一像素上使用,在T0時刻像素顯示白色, 在T1時刻像素顯示4級灰度, 如此周而復始,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混合兩種像素灰階信息,于是就近似得到了2級灰度。第二種方法是四個像素組成的像素方塊陣,對角線方向的兩個像素分別顯示相同的白色或者4級灰度,使用在在觀察距離上就會得到2級灰度的顏色信息,利用相似的方法6bit面板就得到了更多的色階。
FRC技術主要是利用了人的視覺惰性的生理特性,這個特性是指人眼對亮度感覺并不會隨著物體亮度的消失而立即消失,而是在一段時間之后才消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可以試著先把CRT顯示器屏幕調成滿屏純紅色,再一鍵切換到滿屏純黃色。在剛切換的那一剎那,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不是紅色也不是黃色,而是橙色。原因就是,開始的紅色還因為視覺惰性還留在我們的眼里,而新進來的黃光與暫留著的紅光感覺疊加,我們就“看到”了橙色,一種原本不存在的顏色。FRC技術正是利用了這個道理,通過適當的控制幀速率和相鄰幀之間的顏色,這樣液晶面板在播放動態畫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液晶面板本身不能顯示的顏色。
如何選購液晶面板
1、液晶面板的品牌
目前液晶面板的主要有五大生產廠家: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LG. Philips (LPL)、友達、奇美、夏普(Sharp)。目前這五大廠家液晶電視面板供應約占9成,預計未來占據95%以上。在現在液晶電視市場產品眾多的情況下,選擇大品牌的液晶面板生產廠家可以使消費者更放心。因為這些公司財力雄厚,在技術開發上不遺余力,使得他們生產的面板技術含量高,在質量上也更有保證。
2、液晶面板的壞點
液晶面板上的少數像素點則無法產生顏色變化,不管液晶屏幕所顯示的是怎樣的圖像,這些像素點都永遠顯示著同一種顏色,這些像素點稱為“壞點”。這種情況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暗點”,無論屏幕顯示圖像如何變化都只顯示為黑色的點;另一種則是一直發光顯示為白色的“亮點”。
![]() |
亮點——液晶面板上的壞點 |
液晶面板由兩塊玻璃板所構成,中間的夾層是厚約5微米的水晶液滴。這些水晶液滴被均勻分隔開來,并包含在細小的單元格里,每三個單元格構成屏幕上的一個像素點。在放大鏡下像素點呈正方形,一個像素點即是一個發光點。每個發光點都有獨立的晶體管來控制其電流的強弱,如果控制該點的晶體管壞掉,就會造成該光點永遠發光或不亮。
液晶面板上的壞點是無法維修的,只能更換液晶顯示面板,液晶面板占整臺液晶電視機至少70%的成本,所以消費者在挑選時要尤其小心,最好是選擇提供了零壞點產品質量承諾的品牌。
3、液晶面板的寬高比
消費者購買液晶電視一方面是追求更高的畫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將來能夠播放高清晰數字電視的需要。雖然目前完全統一的標準還沒有出臺,但根據信息產業部已確定上報的“數字高清顯示器”草案,規定數字電視機的顯示屏幕寬與高的比例一定要為16∶9,所以我們在選擇液晶面板的時候一定要符合16:9的比例。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液晶電視的寬高比都是16:9,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液晶電視由于采用一些較早的生產線的屏幕,屏幕比不是16:9而是15:9,這類液晶電視還有物理分辨率都是1280x768。屏幕比從16:9到15:9相差并不多,但未來的數字電視信號會采用16:9的信號,這樣的液晶電視在播放數字電視時畫面會出現壓扁或一邊被裁掉的現象,消費者也要小心了。
寬高比16:9與4:3液晶面板顯示圖象的不同 |
4、液晶面板的尺寸
前段時間國內銷售份額最大的廈華電子公開揭底:液晶電視大幅降價存在陷阱!其主要內容就是屏幕尺寸曾縮水。有不少商家利用國內消費者在購買液晶電視時不注意丈量屏幕對角線距離的習慣,以小充大來降低成本,賺取更多的利潤。
商家的這些把戲不但欺騙了消費者,同時也是在毀滅自己的信譽。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某些品牌居然在尺寸這個表面指標上欺騙消費者,那么可以推論,其產品內部無法直觀看到的東西很可能更存在縮水的嫌疑,所以對某些“超低價”銷售的產品一定要睜大雙眼,在購買前一定要實際測量產品的尺寸,1英寸=2.54厘米,消費者自己換算一下這些把戲立馬就揭穿了。
57英寸和40英寸的液晶電視,購買時千萬注意是否有“縮水” |
走出認識的誤區
1、液晶面板的代數越高越好
不少消費者認為:液晶面板的代數越高越好,現在市面上已經有第七代的,那么第五代的就是過時的產品。其實這恰恰中了商家宣傳陷阱,這不過是商家對其產品的一種宣傳手段。第幾代液晶面板不過是指第幾代生產線而已,生產出的面板面積不一樣大,切割的大小也不一樣大,但是具體的工藝變化不大。
生產線世代數的高,主要是加工尺寸加大,生產工藝進一步簡化和優化,自動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更高世代數的生產線可以生產更大尺寸的LCD顯示板,但都是以生產非晶硅TFT-LCD為主,它們的加工精度并沒有提高。不同世代數的生產線,主要是針對不同尺寸大小的液晶面板。新的生產線可以優化生產工藝,提高成品率,加工更合適的目標產品,降低成本,不是加工出來就是第幾代產品。
不同的液晶面板生產廠商,生產線世代數也是不同的,三星為第七代、LG. Philips和友達為7.5代、奇美為第五代、夏普為第八代。他們之間在世代數上沒有可比性,相同的廠家也有低世代數的生產線,同樣也不代表產品的代數。
2、色彩數量的陷阱
現在不少的產品宣傳色彩數量有多少萬色或者多少億色,畫面的表現力有多好,許多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就被“蒙”了。色彩數量,指顯示器可以顯示色彩的數量,指標越高,畫面越豐富。因此我們在選擇的時候,當然要選擇色彩數量多的,這一點無可厚非,關鍵是要讓消費者知道一個標準。
現在CRT顯示器基本都可以顯示32位色彩,大約是43億色,而現在主流的液晶電視產品是24位色彩大約1667萬色,少數可以達到10.7億色,從這一點來看似乎液晶電視反而不如CRT電視了?這也是一個指標而已,因為LCD電視和CRT電視的原理不一樣,實際上來講,一千六百萬種顏色也可以滿足應用的需求了,況且液晶電視擁有其他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所以從畫面的色彩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這里只是要提醒大家別輕信商家對色彩數量作用夸大的宣傳。
3、電視就是顯示器的擴大
液晶電視面板和液晶顯示器面板雖然同樣是TFT液晶面板,但是由于它們應用于不同的方面,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液晶分子大小、成像處理與色彩、亮度和對比度、可視角度等方面。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不一樣,它需要為全家人服務,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170度。
構成液晶電視面板的液晶分子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要大,因為液晶顯示器在使用的時候,我們距離顯示器不足1米,液晶顯示器主要表現出一些很微小的細節,所以構成的液晶分子要小一些,這樣的面板造價也更昂貴,而液晶電視面板主要是表現整個畫面,對很細小的地方要求不高,使用大分子的液晶還可以降低成本。
液晶電視面板在成像方面優化比較大,液晶電視主要表現整個圖象,所以要獲得好的成像效果,在成像處理上比液晶顯示器面板強。另外液晶電視的內部采用了功能強大、容量更大的數字處理電路,真實還原了圖像的本來面貌和色彩。液晶顯示器面板亮度一般是300流明左右,而液晶電視面板都是500流明左右,其次對比度也一樣,現在主流的液晶電視達到1000∶1,而液晶顯示器只有500∶1。
4、分辨率越高越好
現在消費者對屏幕的分辨率已經有所了解,為了更高的畫質,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高分辨率的產品。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少的商家拋出了高清高分辨率的宣傳口號,單從數值上看,分辨率還象那么回事,性能好象還不錯,但是這個時候您千萬要留個心眼:它所說的是不是“最高分辨率”或者“最高支持分辨率”,問題的關鍵就在“最高”、“支持”上。
CCTV試播的高清晰數字頻道,分辨率為1080i(1920x1080) |
通常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圖象分辨率是“物理分辨率”,或者說是“最佳分辨率”,這個參數是面板本身的特性,不能隨意變動。而“最高分辨率”或者“最高支持分辨率”是指電視可以支持到的最高的分辨率,但是在畫面放映的過程中根本達不到,而只能達到“物理分辨率”的標準。目前業界清晰度最高的是1920x1080P的頂級高清屏幕,但能達到這一標準的屏幕產量很少,在選擇的時候可要看清楚了。
總結
現在液晶面板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商家的宣傳手段也是花樣百出,如何在眾多的產品中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真是不容易。在購買之前要對產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過多的輕信商家的宣傳,大多數商家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的無知,灌輸了許多錯誤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更應該多問多看多想,仔細再仔細,小心再小心,千萬不可落入商家的圈套。希望每一個消費者都買到稱心如意、物有所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