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一場將對中國數字電視未來進程產生深刻影響的行業峰會——“2006中國數字電視年度盛典”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如期舉行,國內外數字電視產業鏈的各方代表云集現場,共同聚焦高清標準、行業發展、自主創新和對外合作等熱點話題。
以下為信息產業部廣播電視設備處處長、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精彩演講的部分文字實錄:
回顧中國電子視像行業發展的歷程,作為行業的主力,也就是說在電子視像行業中的電視工業來說,經歷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成長期、90年代的成熟期,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柱產業,邁入了21世紀我們開始走向國際化,我們開始由大到強的發展,從產品形態上說,如果說在黑白電視和彩色電視的年代,中國的產業界完成了產業鏈的整體布局。
截止到2005年底,我國已經生產了電視機5億多臺,出口了1億7千萬臺,在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的比重中,已經占到了14%左右的份額。2005年當年我國彩色電視機生產了8283萬臺,出口了3974萬臺,其中平板電視我們生產了1000萬臺,出口了754萬臺。平板電視占市場的總額已經達到了12%。我國彩電的銷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產量的54%,產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產量的45%,其中平板電視產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產量的40%,以上這些數字我們聽起來還是很歡心鼓舞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一點我們也看到,中國的彩電已經成為全球的彩電制作大國,但是我們還不是強國。在產業鏈的分工合作上,我們還特別缺乏核心的技術和關鍵器件的制造,特別是對于平板產業來說,我們還缺少核心的關鍵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企業就往往很難在上游企業有發言權,我們的發展空間受到了限制,我們甚至于出現了增量不增效的情況。而在下游的市場競爭中,產量集中度不斷在提高,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整個市場需要有效的規范,我們應該有效的規范我們整個市場和生產。我們應該讓我們的消費者能夠得到真正的實惠,也讓活躍在國內外市場中的數字電視的骨干企業,能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的空間。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作為彩電行業的一個行業組織,作為一個信息化的組織引導協調國外市場的秩序,致力于為產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健康、有序的發展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