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共有4個機構提供高清認證,分別是: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和傳說中的中央電視臺,或許受了前一陣子被媒體曝光的全國牙防組的啟發,這幾家單位現在都以發高清認證為己任,一手收錢一手交證,俗稱四大證王。
其實中央視去年就開始給人家發認證標簽了,不過價格稍微高了點,賣出一臺貼央視高清的電視就給央視交1440,比老外收專利費下手還黑,這種兔子亂吃草的行為受到了一致的鄙視,乃至眾多國產電視廠商聞風而不動。
不過高清認證這塊本來不歸央視管,央視發認證屬于越權行為,反正證也已然發了,就當是央視的一個業余愛好好了,按照央視最近的說法,央視高清認證只是證明了這是央視高清的合作伙伴關系,所以消費者只要看見哪臺電視上貼著“央視高清合作伙伴”的請直接忽略,那是央視自己認親的標簽,跟咱們老百姓無關。
另外三家機構到都是根紅苗正的認證機構,按理說這幾家發的認證應該有點權威性,不過很可惜,這三家發的認證一樣也別當真,從愚人節前一天發布高清標準到現在剛才半個月時間,市場上的高清認證泛濫就與這三家開展的認證業務大練兵有關。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三家機構進行高清電視認證的依據,也就是信息產業部發布的數字電視相關的25項電子行業標準,雖然是行業標準,但是請注意并非是強制執行標準,而是推薦性執行標準。
“推薦性標準是指國家鼓勵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導作用而又不宜強制執行的標準,即標準所規定的技術內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允許使用單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加以選用。”其中的重點就是這句——“允許使用單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加以選用。”
靈活選用的結果就是在信產部高清標準發布一周內,20多家彩電廠家參數各異的電視都通過了國家的高清電視認證。這樣認證的權威性可千萬別當真。
為什么那么多電視機廠家趨之若騖的花錢參加這些什么都證明不了的高清認證呢?原因很簡單,忽悠消費者唄,國家機構的認證標簽一貼,在加上推銷人員的如簧巧嘴,一些技術參數低下的產品不僅沒有因為高清標準的出臺而被淘汰,反而能借著這陣東風大賣一筆。
吃什么別吃啞巴虧,信什么別信高清認證,奧運會之前高清標準肯定會有個準確的說法,現在眾多電視廠商正為了把倉庫里的所謂的“高清電視”在08年之前處理出去而發愁,認證攻勢只是第一輪攻擊,希望消費者們耐的住寂寞,別輕易掉進人家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