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液晶的進入市場,等離子電視的價格急轉直下,各大等離子生產商也在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價格血拼。在北京國美、大中、蘇寧各大賣場,店中等離子電視價格曾一度以30%—50%的幅度下跌,國產一些品牌出現了8000-9000元低價,個別賣場甚至出現了6000多元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面對低價等離子,消費者該如何選購?
6000元等離子是一種促銷手段
國美電器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趙寶民告訴記者,有些賣場賣出6000元的等離子電視只是一種促銷手段,“很多消費者聽到這個消息會前去購買,但往往這些特價的等離子都是限量發行,在一個賣場只有幾臺。這種特價銷售只是一些連鎖商促銷的一種方式,由于不可能是大批量的等離子都采用這個價格標準,而且大規模零售商有充足的實力來提供此項優惠,所以從利潤方面來講,極少數量的特價等離子并不會影響商場的盈利。”
42英寸等離子成本近萬元
一臺42英寸等離子電視的生產成本又是多少呢?據趙經理介紹,目前生產一塊42英寸等離子屏成本在6000元到7000元之間,占到整個等離子成本的80%到85%,生產驅動電路在7000元左右。額外的其他部件生產成本占到15%,價位大致在8000元左右。由此算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42英寸等離子生產成本在1萬元以上,而以上數據只是純工業成本,在產品到達賣場之前,中間還要經過代理商、零售商和銷售商,6000元只能生產一個等離子屏,而這與整臺電視機的價位還相差甚遠。國外生產的等離子價位會更高,現在國內根本不具備生產等離子屏的生產水平,而在韓國和日本,投入一個等離子屏生產線就需要100多億。
低價等離子暗藏兩大“貓膩”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電器生產廠家負責人指出,現在市場上的特價等離子貓膩兒很多,同樣外觀的等離子很可能在品質上有很大差別。
1.首先是屏幕分辨率的差別。
低價等離子屏幕與現在的主流等離子屏幕的分辨率截然不同,低價等離子電視大多使用的一或二代等離子屏幕,分辨率普遍僅為852×480,而時下普遍流行的等離子電視分辨率為1280×720。如此低的分辨率,低價等離子將無法精確地顯示未來的數字電視節目。再者就是等離子電視屏幕規格的問題,低價等離子電視中有一部分是采用了4:3比率的屏幕規格,現在生產的等離子屏幕基本已經沒有采用這個規格的了,因為現在數字電視節目基本都是16:9的規格輸出,所以曾經的4:3規格屏幕,除了打游戲外,少有用武之地。
2.低價等離子在屏幕亮度和對比度上都明顯不夠格。
有關數據顯示,第一代等離子屏亮度低于550尼特;第二代等離子屏亮度700尼特;第三代等離子屏亮度達到1000-1200尼特;第四代屏亮度1300-1500尼特。很多低價等離子采用的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等離子屏,等離子屏幕是被動顯像的技術,亮度不夠,直接影響電視的顯示效果。
該人士介紹,第一代等離子屏幕對比度為500:1;而最新的第四代對比度10000:1。低價等離子技術參數不高,已經屬于淘汰過期的產品,消費者如果購買,在欣賞一些動態畫面較多的節目時,會有畫面不清晰的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