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新年的銷售熱季即將到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都加入到了購物的大軍之中,而商家在這個時候是最忙碌的,忙著推出各式各樣的新品,忙著打出花樣百出的促銷廣告,忙著向消費者推銷產品……因此新年的家電市場總也是最為熱鬧的時候。面對諸多商家的極力宣傳,琳瑯滿目的各式產品,鋪天蓋地的促銷、打折和降價廣告,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很多消費者都有一種強烈的購買沖動,有的時候甚至還沒有充分地考慮就下了決定,或者在商家像機關槍式地宣傳之下,一時間頭腦發熱就出手了。因此這時是最不能放松警惕的時候,特別是面對促銷的低價液晶電視,更是要小心謹慎,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落入了低價的陷阱。
可能有人會問,不是在講液晶低價陷阱嗎,怎么又扯到商家的宣傳上了?且聽筆者仔細道來。很多消費者包括筆者在內,在選購產品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促銷員在一旁喋喋不休的宣傳,細數這款產品如何如何好,技術如何如何先進,價格如何如何實惠,其實只要消費者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大多數都是一些空話套話,再加上許多基本上沒有聽說過的生僻概念,往往就把消費者忽悠地團團轉。那么商家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說只是為了宣傳推銷,肯定沒有人會相信,這其中不是大有文章嗎?
產品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時候也越來越迷惑 |
不論什么產品,即使是降價促銷,也有一定的賣點,液晶電視也不例外。商家在宣傳中,往往避重就輕,努力向消費者宣傳產品的優點,而想方設法掩蓋產品的缺點。比方說推崇電視的附加功能,消費者都知道,購買平板電視重點在于電視顯示效果和音質等本身,而有些商家就向消費者宣傳某款產品具備哪些其他功能,像什么USB功能、打印功能、無線藍波功能、調頻收音功能、內置讀卡器等等,當然筆者也不是說這些功能完全沒有用,只不過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實用性并不大,促銷員宣傳這些功能讓消費者避重就輕,消費者過多注重那些華而不實功能,重點的顯示效果反而不盡如人意,最后特價下來還是沒得到任何的實惠。
為彌補技術與品牌形象上的差距,不惜利用消費者對液晶電視了解不夠的弱點,宣傳中使用甚至杜撰虛假的技術和概念蒙蔽消費者。走訪賣場的時候,促銷員曾經向筆者推薦過一款特價的液晶,宣傳使用了超強動力引擎、雙CPU、高速內存,畫面又如何優秀,而實際上和旁邊的產品比起來并沒有什么獨特之處,反而筆者還覺得對比度還不如其他液晶高。因此在購買特價液晶的時候,面對那些懷著不良目的對消費者進行錯誤引導,故意混淆視聽,把一些滯銷的、有缺陷的又或者是銷售提成高但質量不夠好的產品介紹給消費者的商家,最好是扭頭就走。
在降價的產品中,消費者最為擔心的就是質量到底好不好,而這往往也是商家動手腳最多的地方,其中大有貓膩。在液晶電視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液晶面板,因為液晶面板占了整機成本的七成,因此稍微做點手腳消費者更本不會發現,相反給商家帶來巨額的利潤,而少數彩電廠商為了讓價格低廉的特價機型吸引消費者,甚至不惜犧牲產品品質采用低等液晶屏。液晶面板的好壞直接影響了電液晶視的顯示效果和使用壽命,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有夏普屏、三星和索合資生產屏、LG飛利浦屏以及以友達和奇美為代表的臺灣屏,不同種類的液晶屏性能高低不同,價格也相差很多。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一些小品牌廠家為了能夠在價格上和一些國內大廠一較高低,要么采用有缺陷的液晶屏以次充好,要么是庫存積壓品,業內液晶面板魚龍混雜早已是存在多年的公開秘密,然而消費者卻很難分清液晶面板的優劣,因此大家最好是選擇有一定聲譽的品牌。而對于外資品牌來說,也不是一定保險,現在已經有不少外資液晶采用了價格更為低廉的臺灣面板,前段時間曝光之后,在市場上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不過這也不是說臺灣面板質量不好,三星屏、LG飛利浦屏和夏普屏是業界公認性能比較好的面板,市場主要定位于中高端,而臺灣面板可以說是物美價廉,對于國內的消費來說價格更為合適,只是希望消費者在購買外資液晶的時候,千萬認準是采用的哪種面板,不要花了冤枉錢。
液晶面板的優劣是衡量一款液晶好壞的重要標準 |
新年的平板市場,各尺寸的液晶電視都會有不同幅度的降低,屆時肯定會有大量的特價和促銷機型出現,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在關注實惠的同時也要謹慎。以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目前市場上的平均價格在5800元,有的售價可能超過萬元,元旦期間肯定會再度降低,也許會出現超低價的產品,尤其需要小心。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超低級的的液晶存在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殘次品處理價,就是把有質量缺陷、壞點多的面板生產的液晶電視低價拋售;另外一種情況是使用低檔面板,市場上超低價位的液晶電視常常是使用這種液晶面板的產品。
除了液晶面板之外,其他的地方也可能大有文章,像核心處理器,電路板、外殼、音箱、驅動板、過濾器、偏光板,甚至小到螺絲釘,都有可能影響到整機的性能。廠商在選擇配件的時候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符合這種標準的配件才會采購,而一個負責任的企業自己的標準往往都會比行業標準要高,這往往也是大品牌電視價格高于不知名品牌的真正原因。一些價格低廉的產品有可能是比較老的型號,或者是在性能方面有所不足,比方說缺少HDMI接口、響應時間過長、色彩不夠鮮艷等等,在現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就已經先敗了一步,降價也是在所難免,而購買了的消費者也得不償失。
在眾多的促銷手段中,積分返券是很多商家常用的手段,就先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消費者能夠得到什么。首先是返券,在購買液晶電視之后,購物滿多少元返多少券,其實對于消費者來說哪有這么多的東西可以買,這樣做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大家在賣場多消費,而且購買其他產品的時候還對返券設定了最高限額,你買得多返券也多,但是最后商家賺得更多,最后拿著這些怎么也用不完的返券反而成了個包袱。其次是積分,達到一定數量的消費后,贈送一定量的積分,在購買其他產品的時候優惠,實際上為了達到這些條件,消費者付出的遠比得到的多得多。
看似簡單的打折和特價廣告,其中也有很多不為消費者所知的秘密。現在平板電視市場各品牌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很多商家都想出了各種各樣的促銷手段,在眾多的促銷行為中,虛假打折是商家最為常用的欺騙手法。在家電賣場中,很多促銷、優惠、打折廣告滿天飛,背后商家卻玩弄著變相漲價的花招。通常在廣告宣傳中,打折和特價和促銷信息中所標示的“原價”并不是降價之前真正的價格。
促銷打折也有大文章 |
商家對“原價”的定位各不相同,一般來說有幾種情況:一是“建議零售價”,這一般是廠商的定價,通常都會比實際銷售價格高出一兩成;二是歷史最高價,這個是產品幾個月甚至幾年以前的價格;三是未成交過的價標,是重來都沒有成交過的商家定價;四是純粹虛標或亂報的價格,這種情況尤為普遍。從液晶電視的某些促銷信息上看,的確是便宜了不少,但實際上在商家定出的價格上打折,消費者根本沒有得到任何實惠,甚至有些打折之后的價格比原來促銷之前還要高,因此今后大家在購買促銷或者打折的液晶電視之前,最好能夠事先了解這款產品之前的真實價格。
筆者經常在公交車上聽見某家電賣場補還差價的宣傳廣告,聽起來好像價格肯定最低,而這不過也是商家的宣傳手段而已。據筆者的了解,補還差價一般需要消費者提供當天其他賣場合法的價格憑證,且不說等消費者發現其他賣場有更低價格起碼也在幾天之后,就算是當天發現,試問如果要消費者提供其他賣場的合法價格憑證,難道消費者還要再去買一臺來取得這個所謂的憑證嗎?可見這種宣傳完全就是自欺欺人。而且通常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價格都是貨比三家,同一個城市價格基本變化不大,差價最多不過二三百元,為了這么一點錢去找商家,豈不是自找麻煩。
在促銷廣告中,其中還有一些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部分小商家炒貨的結果。目前均價在5800元的32英寸液晶,有些商家已經打出了4000元的特價機,而實際上,30英寸級的液晶電視價格今年基本已經跌到谷底,部分特價機更是虧損出貨,消費者根本買不到,如果是像蘇寧、國美這樣的大型連鎖賣場,可信度還高一些,而有些小商家則是亦步亦趨,純粹是在價格炒作,根本拿不出產品。
小商家炒貨對消費者沒有任何好處,只能看著低價廣告,卻買不到便宜的產品 |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每逢節假日消費熱季之前,國美、蘇寧等大型連鎖家電賣場大單采購消息一出,就會出現眾多小炒貨商家到國美、蘇寧來炒貨,而且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基本上已經成為行業的游戲潛規則。有些時候特價機還沒面市,就有眾多小商家不斷前來協商團購事宜,因為特價機在國美、蘇寧的價格已經遠遠低于廠家供貨給小賣場和經銷商、代理商的價格,也給了這些炒貨的小商家提供了充足的炒貨空間。同時由于家電賣場均實行銷售提成制,賣出一臺彩電從導購員、店長到采購經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成,大批量賣給炒家賣場也可以更快從中收益。
而這種做法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好處,特價機如果流入小經銷商的手中,將被加利銷售,消費者只能看著賣場的低價廣告,卻買不到真正便宜的產品,因此薄利不能多銷給消費者,反而影響到品牌和品質的傳播,擾亂了價格體系,受益的卻不是消費者。當這些特價機出現問題以后,由于小經銷商的資源有限,同時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在售后問題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消費者也應該盡量到有信譽的商家購買產品,既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也保證了自身的權益。
在百貨商廈轉了幾圈,筆者發現一張促銷海報上寫著:“驚爆特價,3799元32英寸國產名牌液晶電視,本店限量10臺”,但是隨后到指定的促銷區域一看,根本沒有發現提到的促銷機型,在向銷售員詢問之后,才知道已經賣光了,然后促銷員就開始極力向筆者介紹旁邊另一款液晶產品,而最后當問及既然已經售完,為何還不在促銷的廣告上明示或者將廣告撤下來,得到的回答是因為太忙沒有時間。其實這個答案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不是商家沒有時間,試想一下,更改或者撤下一個廣告需要耽誤多少時間?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利用消費貪圖便宜的心理,當消費者來到促銷店面之后,銷售員就可以乘機推銷其他型號的電視了。
選擇產品應該以性能為重,不能因為促銷影響了判斷 |
有促銷廣告卻沒有產品,這是很多賣場都隱藏的問題。不管是在五一還是在國慶之后,都有很多的消費者反應賣場中提及的促銷機型不少都沒有貨,然而促銷廣告仍然高高掛起。這種情況不僅是在百貨商廈,在很多大型的家電連鎖賣場中也不少,基本上都是打出促銷廣告以后就沒了下文,說到底不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而已,為了低價而選擇產品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也是最不值得提倡的。面對低價促銷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明確,促銷只是一種市場競爭手段,并能代表或者影響我們選擇,促銷帶來的低價是產品的附加品,產品本身的性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