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電維修市場信息不對稱,維修陷阱成為“常有常新”的話題,之前《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已經正式實施,但是仍有部分維修店不受制約,尤其是散落在各個角落的路邊店,如同裝修市場一樣,搶占了正規軍的大量市場,又不受規范約束。此外即使做到明碼標價,外行的消費者也無從查考所付的費用是否真的一清二楚,特別是很多液晶電視動輒幾百元的維修費用。廣州市電器維修行業協會會長姚文楨表示,高端產品的維修費用高是必然,這些產品最好到品牌服務中心等規范的維修店維修,可以保證品質和信譽,路邊不規范店除價格不規范外,也可能造成后續的隱患。
為免消費者跌入維修陷阱,記者采訪了液晶電視專業維修專家,提醒消費者防范維修市場常見的“貓膩”。
□夸大問題
陷阱:電視出現雜音,或者圖像不穩定等等問題,修理人員察看后就開出一系列故障單,或者重要部件的損壞通知,而后維修人員拆下來若干零件,換上新零件。但也許只需要調整部分參數就可以解決,也可能只是某個焊接點松了,或者某個部件不正常。
對策:沒有相關儀器的測試難以辨別部件是否損壞,建議索取相關手續憑證,將拆下來的部件帶走進行測試,一般專業的部件零售店都有相關測試儀器。
□調低顯示效果
陷阱:部分消費者的電視在維修后會發現收視效果不好,清晰度降低。有些液晶電視會出現亮度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
對策:電視零件基本都有一定的技術指標,在指標的范圍內可以調整。有些維修人員為提高維修率會調低接收靈敏度。此外液晶電視亮度都有一個標準,將相關參數調整后,亮度會出現過高或過低的情況,消費者在使用中會根據習慣調整到舒適的程度,但此時電視沒有在正常的標準下運作,就會加速屏幕的老化。電視零部件繁多,調整任何一項都可以讓電視不正常顯示,專家仍然建議到口碑好的規范維修店修理。
□以次充好
陷阱:有時消費者會發現液晶電視越修越壞,或者性能不如原先穩定,只能不斷進店維修。
對策:這可能是維修人員以次充好,換上不規范零件。建議在修理前,雙方就維修服務收費、服務承諾等約定后才實施維修。
□調高電壓
陷阱:電視機不正常可能是小問題,但是經過檢測后會出現很多問題,或者回去使用后就出現問題。
對策:國內家用電器使用220伏的電壓,不規范店為“檢測”出更多的“問題”,檢測時會使用330伏的電壓,導致電器產生異樣。建議到正規的維修點送修。
□虛假廣告
陷阱:很多維修店貼出的廣告都打出了極低的價格,部分維修店還給出“打開后,不修理不收費”的“合理”承諾,但市民維修后會發現后續的費用很大,或者打開后維修人員就說明電視的多項故障,消費者不得不修。
對策:要注意廣告用詞,夸張的廣告不能輕信,尤其是“不修理不收費”基本不現實。對廣告和承諾應冷靜對待,察看修理店的店容是否整齊,營業執照、維修人員的職稱或技能等級。家電維修應實行明碼標價,如果是廣州電器維修行業協會的成員還有銅牌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