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家庭網絡這個概念其實出現兩三年了,近來隨著3C融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業界和用戶的關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數字家庭?什么是數字家庭網絡?為什么要聯網?本文將介紹這些概念,介紹數字家庭網絡實現的可能和實現方法,以及TI相關的連接技術。
數字家庭和數字客廳
數字家庭是從數字客廳的概念發展而來的,例如DLNA就是數字客廳網絡聯盟。從字面上看我們就知道數字家庭涉及的范圍要比數字客廳廣得多,數字客廳只局限在客廳、臥室中的家庭娛樂設備,而數字家庭則還包括了家庭中的所有電器設備,例如電腦及其周邊設備、白色家電和手持設備,隨著汽車進入家庭,還應該包括汽車電器。
數字化
在這里數字化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只有實現了數字化,才有可能實現后面將討論的網絡化,而模擬的電子產品是無法實現聯網功能的。那什么是數字化的電器呢?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模擬化的環境中,電子信號的幅度、頻率都是隨時間連續變化的,只有用數字化的方法去采集這些信號,進而處理、發送、接收,才可以稱得上是數字化的電子產品,但最后還原出來的可能依然是模擬的信號。所以數字化的產品并不是完全沒有模擬的部分,但模擬信號只能存在于最前端和最后端。以數字電視為例,首先要用數字攝像機拍攝,輸出的是數字信號,以后經過編碼和調制處理通過電視臺發射,發射時可能使用模擬的載波,但其核心依然是數字信號,這是發送端;在接收端,經過解調、解碼后獲得原始的數碼流,接下來可以直接去顯示部分顯示,也可以繼續傳送到其他的電器上保存或顯示。經常會看到有人問背投和等離子電視是不是數字電視,而回答的人理直氣壯地說等離子電視是,而背投電視不是。其實這是錯誤的概念,事實上背投、等離子、CRT、LCD或DLP指的是顯示技術,恰恰是處在整個鏈路的最后端,顯示技術是模擬的還是數字的與是否數字電視無關。
3C融合
3C指的是計算機技術(Computing)、通訊(Communication)和消費電子(Consumer)。今天計算機和通訊設備已基本實現了網絡化,這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看到這兩項技術在實現網絡化的過程中和之后,出現了巨大的市場,大量的新產品、新概念和新服務紛紛涌入,而巨大市場所帶來的巨大利潤促使相關企業大量投入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反過來又推動了各自技術的提高和良性再發展。同樣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旦實現了消費電器的網絡化,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甚至更為壯觀。
3C融合為數字家庭網絡的實現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而數字家庭網絡潛在的巨大市場也會獲得資金上的保證。
數字家庭網絡
對數字家庭網絡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將家庭中全部或大部分的電子產品連成網絡。可能很多人都想問為什么要把家用電器聯網,這可能不是一二句話能解釋清楚的。不同于電腦進入普通家庭只有短短的幾年,家用電器在普通家庭中存在的歷史已經很長了,而且很多人就是因為電腦能上網才去購買電腦的,而長久以來用戶已經習慣了家用電器目前不聯網的狀況。那我們如何去找到充足的理由讓普通的消費者接受這樣一個新的概念,從而產生購買的愿望呢?
1、聯網帶來什么?
聯網首先應該給用戶帶來方便,其次應該帶來成本的降低,而后一點往往被有意地回避了。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個例子,說是在聯網以后,在你下班回家的路上可以打一個電話回家,電話機在接收到你預設的指令后可以打開電飯煲或空調器的開關,這樣等你回到家中飯已煮好,家中也已涼爽。且不論這樣是否真的帶來多大的便利,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這是會增加成本的,不僅是在電話機這一端,在另一端也會,所以你越多的連接增加的成本也越多。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沒有抓住家庭網絡的特點,家庭網絡首先是一個內部網,他更多的應該是實現家庭內部資源的共享,而不是從外部去控制和監視。所以針對類似的電器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知道在白色家電產品中出現了一些很好的技術,比如模糊控制技術和變頻技術,這些都是很好的技術,可以節能,但成本都比較高,很多用戶沒有強烈的購買欲。那能否將所有的控制部分都集中到一塊控制板上,由這塊控制板分別去控制所有的白色家電呢?而這又需要怎樣的技術呢?這其實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處理器,需要有強大的同步運算能力,這是不是無法實現呢?事實上,今天的CPU和DSP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一旦實現帶來的不僅僅是方便,也會大大地降低成本,你連上的電器越多節省的錢也越多,你甚至可以增加一塊冗余的備用控制板,一旦主控制板出現故障,備用板馬上可以接替工作,你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修理或更換壞板。至于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遠程控制的實現更是不在話下。
2、聯網連接的是什么?
其實上面例子中提到的是控制信息的共享,這僅僅是家庭網絡共享資源的一小部分,我們來看看家庭網絡中主要的信息。家庭不同于辦公室,信息應該是與人息息相關的。我們知道人類與外界接觸是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這五種方式,后面三種方式我們現在還無法用電子的方法實現,只能借助于文字,所以家庭網絡需要處理和傳輸的信息就是視頻信息、音頻信息和文字信息。以傳輸信號的類型來區別有兩類,一類叫異步信號,注重的是信號的質量,信號不能錯誤,比如文字信息和控制信息,如果出現錯誤必須重新發送;另一類叫等時信號,注重的是時效,信號不能出現延時和停頓,比如視頻信息和音頻信息,出現錯誤造成的是噪音,而出現延時和停頓卻是用戶無法忍受的。這兩類信號中異步信號的數據量相對來說非常小,而等時信號的數據量非常大。以高清電視信號為例,一路高清電視信號在不壓縮的情況下可以達到270Mbps的流量,這樣的數據量目前還沒有什么接口技術可以支持,所以必須使用壓縮技術。以目前比較常用的MPEG-2壓縮技術來計算,一路高清電視信號需要達到25Mbps的帶寬,因此要傳送畫中畫信號(二路)就需要50Mbps的帶寬。音頻信息同樣需要很大的帶寬,例如DVD-Audio或SACD是高品質的音頻信號,信號的質量遠遠高于我們熟悉的CD音質,其采樣頻率高達192KHz,并具有7.1聲道,如果采樣精度為8位,需要的帶寬是12Mbps,如果采樣精度提高到10位,需要的帶寬是16Mbps。所以數字家庭網絡需要非常高速的接口技術,100Mbps應該是基本的要求。
3、怎么去聯網?
聯網的方式可以是有線的、無線的,或者是他們的結合。需要再一次指出的是我們談論的是數字家庭網絡,是連接數字化的家用電器,所以需要的是數字化的連接方式。那么模擬的連接方式有哪些呢?以視頻信息舉例,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射頻(RF)、全電視信號(CVBS)、S端子(S-Video)、AV信號等。如果還是用這些接口,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家庭網絡,事實上這些接口支持的分辨率很低,無法滿足高清電視信號的傳輸需求,所以必將被新型的數字接口取代,剩下得只是時間問題。數字接口中,有線的有1394、USB、PCI-Express和DVI/HDMI,無線的有UWB和WLAN。目前來看,沒有任何一種技術可以單獨承擔建立整個數字家庭網絡的能力,我們看到的將是他們有機的結合。
4、內容需不需要保護?
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隨著保護知識產權的理念被越來越多人接受,著作者的勞動將被尊重,所以內容最終將被保護。這樣將會帶來用戶使用習慣上的一些變化,例如內容的存儲。今天由于盜版光盤非常便宜,也沒有什么需要收費的電視節目,絕大部分的人沒有將電視節目存儲起來的習慣。但這種習慣有可能受到挑戰,正版的光盤一般來說是很貴的,而好的數字電視節目很有可能需要付費,這將會促使用戶產生保存節目的需求,而存儲內容將是聯網所能帶來的最大好處。今天高品質的音樂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有效的保護,你不可能像下載免費的MP3音樂那樣在因特網上免費下載到DVD-Audio或SACD音樂。目前有兩個涉及內容保護的協議,一個是與1394接口有關的數字傳輸內容保護協議(DTCP),一個是與DVI/HDMI接口有關的高分辨率內容保護協議(HDCP)。
5、有線還是無線?
近來UWB(無線超寬帶)引起了國內很多高校、媒體和企業的注意,特別是MBOA與DS-CDMA在IEEE802.15.3a標準制定委員會中激烈的競爭,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家庭中無線的時代快要來臨了。其實還遠沒有到這一步,無線技術有它的局限性,至少現在還無法滿足整個家庭網絡的連接,我們用下面這張圖來解釋一下各種接口技術的區別。有線技術(USB和1394a/b)在其規格定義的距離中傳輸速率是一個常值,例如1394a的距離是4.5米,在4.5米的范圍里它都可以保證400Mbps的速率。USB2.0也一樣,可以在5米的范圍里保證480Mbps,而1394b可以達到100米。但無線傳輸技術(UWB和WLAN)卻無法實現,它的傳輸速率隨著距離的增加急劇地下降,UWB在1米的距離可以實現480 Mbps,相當于桌面范圍的應用,當距離增加到10米時,傳輸速率就下降到100 Mbps,這只相當于一個房間的范圍,也就是所謂的微微網,還無法覆蓋到整個家庭。
UWB技術的其他不足還有:對其他無線接口可能存在干擾,反過來也會受到其他無線接口的干擾,由于UWB是相對比較新的技術,它還無法要求對它的頻帶提供保護;發射的高頻電磁波有可能對人體有害;不容易加密,所以存在被惡意截取個人信息的隱患;會受到周圍環境和氣候的影響,等等。這些細節從技術上可以解決,也可能無法完全解決。
當然,UWB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方便,它不用像有線接口那樣需要預先布線,這對于已裝修好的家庭來說尤為重要。而有線技術也在力圖解決這個問題,例如1394b和PCI-Express就可以使用普通的網線進行通訊,當畢竟不如無線接口那樣方便,特別是不能隨意更換位置。
總之,無線接口和有線接口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而一個完整的家庭網絡將是他們的有機結合。
1394總線為消費類電器提供理想的數字接口
1394即IEEE1394,目前有三個相關的標準:
394-1995。定義的是6引腳線纜和插座,可以在一些臺式電腦主板上看到,6根引線中有兩對差分線,電源和地。主機需要提供1.5A /12V的電流,所以基本上只能應用在臺式電腦;蘋果公司注冊的“Firewire“(火線)的商標比較多見于這類應用中。1394a-2000。在1394-1995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增加了4引腳線纜和插座的定義,不需要向其他設備提供電源,所以非常適合應用在消費電子產品。索尼公司首先在其數碼攝像機產品上使用該接口,商標是“i.Link”。由于1394a是1394-1995的擴展,今天我們只提1394a了。1394a需要使用STP5的線纜,即帶屏蔽層的5類雙絞線,傳輸距離是4.5米,傳輸速率有100/200/400Mbps三種。
1394b-2002。1394b標準的制定來自于兩方面的需求,在PC工業界,電腦外部存儲的容量越來越大,需要更為快速的傳輸速率,1394b將傳輸速率提高到800/1600/3200Mbps;在消費電子領域,需要將家用電器連接成網,要求傳輸距離更長,1394b將傳輸距離提供到100米,并且提供更多的線纜選擇,表1列出不同線纜能夠支持的速率和距離。
非屏蔽5類雙絞線其實就是普通的5類網線,目前正在制定可以支持到S1600的規格,這對在家庭中的應用即方便又實惠。1394采用對等傳輸的方式(peer-to-peer)和公平競爭的原則,連在總線上的設備(叫做節點)都機會向總線發送數據,不需要一臺主機來控制,這很適合消費電子產品的特點。1394支持異步傳輸和等時傳輸,可以即插即用,其中1394b還支持閉環連接方式,對用戶更友好。1394采用分層處理的模式,其中物理層和鏈路層與硬件相關,傳輸層和應用層與軟件相關,比較方便工程師的設計。
與1394有關的還有一個標準IEC61883,IEC61883為音視頻設備定義了低層的傳輸協議和控制命令。具體如下:
IEC61883-2:標清DV;
IEC61883-3:高清DV;
IEC61883-4:MPEG-2傳輸數據流;
IEC61883-5:DSS;
IEC61883-6:高品質音頻。
使用1394接口需要向1394LA繳納專利費,每臺設備的費用是0.25美元,不管有幾個1394接口。如果需要支持內容保護功能,即DTCP(5C),則另外要向DTLA的5家公司交納14,000美元(大量)或18,000美元(小量)的年費,每一組秘鑰的費用為5-7美分。
USB2.0是PC機與其外設連接的理想選擇
PC機向外擴展的接口有很多,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并口、串口、PS-2、紅外、ISA、PCI等,我們把這些接口稱為傳統接口。傳統接口發展到今天多多少少已成為系統的瓶頸,速度比較慢、沒有統一的標準、成本較高、占用空間,都需要一種方便、簡潔和標準化的接口來取代,USB就滿足了這些需求。
USB是通用串行總線的簡稱,現在的版本是2.0。USB2.0支持三種傳輸速率:低速(1.5Mbps)、全速(12Mbps)和高速(480Mbps)。習慣上有人把支持低速和全速的USB稱為USB1.1,其實今天不應該再有USB1.1的叫法,而應該叫做USB2.0的全速。
USB采用主從的架構,主機控制所有的數據傳輸。這非常適合PC機與其外設之間的連接,PC機是主機,PC機強大的處理器和巨量的存儲空間可以輕易實現主控制器的硬件和軟件,而外設只需要實現它自己的功能,簡化了設計也降低了成本。
USB將其類似的外設分成不同的類(Class),例如鍵盤、鼠標這些低速的設備被歸為人機接口類,音頻類,大存儲器類,打印機類,以及正在制定的視頻類等。Windows為這些類提供標準的驅動程序,設計人員只需要編寫外設端的控制程序,而不需要操心主機端的驅動程序,例如大家很熟悉的U盤,在Windows 2000和xP下就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到。
一個USB的根接口可以支持127個外設,如果主機上的USB口不夠,可以使用集線器來擴展,集線器最多可以有5層,每層之間的線纜長度可以達到5米。今天很多芯片組都提供多達8個的USB根接口,基本可以滿足PC機的外設擴展需求。
USB的主從架構決定了外設與外設之間無法直接通訊,所以不適合應用在消費電器的互聯。USB的主機還需要提供500mA的電流,也不適合應用在手持設備的互聯,這是USB OTG標準出現的主要原因。
USB發展到今天,已被廣泛的接受和使用,據統計市場上已經存在15億條USB的線纜。但USB也面臨著一個問題,USB不提供加密功能,使得越來越多的公司用戶擔心機密數據的丟失,為此微軟有可能在下一代的公司級操作系統中不支持USB。
USB OTG為手持設備的連接提供便利
如上一節中提到的兩個原因,在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些手機制造商的推動下,業界制定了USB OTG標準。OTG是On-The-Go的縮寫。USB OTG的基本目標是實現外設與外設之間的連接,不用提供過大的電流,同時統一不同公司自己定義的各種線纜。
在實現上,可以把USB OTG簡單理解成一個簡化的USB主控制器,這個主控制器只需要提供有限的主控功能,你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而不用象PC機上的主控制器那樣,必須有全部的主控功能。USB OTG需要提供的最小電流僅為8mA,這對手機、PDA這些用電池供電的手持設備尤為重要,當然如果在你的臺式設備要讀取U盤,你仍然可以提供更大的電流。
USB OTG實現的連接依然是點對點的(point-to-point),只能在兩個設備間通訊,無法實現聯網功能,所以USB OTG是對USB標準的補充,它也無法取代1394在消費電器之間互聯的作用。
盡管USB OTG只需要實現有限的USB主控制器功能,但各種設備都有不同的平臺和不同的操作系統,工程師需要基于這些平臺和操作系統編制驅動程序。在相同的設備之間通訊,驅動程序可以比較簡單,但在不同的設備之間通訊,編寫驅動程序的工作量可能會很大,如何實現盡可能的互操作性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目前支持USB OTG的設備還很少,但這一標準本身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將極大地豐富手持設備甚至是臺式設備的功能。
PCI-Express異軍突起,將為3C融合帶來革命
PCI總線是PC機的內部總線,取代了傳統的ISA總線,今天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其他領域,比如通訊業界。PCI總線是并行總線,最高可以支持532MB/s的傳輸速率,即64位/66MHz,但常用的是133MB/s,即32位/33MHz。
PC機發展到今天,CPU的時鐘越來越快,PCI總線已成為瓶頸,單純靠加快時鐘和加寬數據線的方法已無法滿足需求,特別是在PC機內部如此擁擠和復雜的環境中。由于是并行總線,加快時鐘和加寬數據線都會帶來無法解決的電磁輻射干擾。另外,過多的I/O口也會增加芯片的成本。還有一個問題是PCI的擴展槽在PC機的內部,用戶必須關機并打開機箱,插入PCI擴展卡也需要小心翼翼,這對用戶不夠友好。為此PCI SIG制定了PCI-Express這一新標準。
PCI-Express是串行總線,采用差分數據線,輸入輸出各一對,稱為一個Lane,用x1表示,輸入和輸出的傳輸速率都達到2.5Gbps。還可以根據需要增加Lane數,比如用x16取代了顯卡的AGP總線,在南北橋之間使用x4,這些都將在明年的新型臺式和手提電腦中看到。PCI-Express對外設的擴展需要使用Express卡,Express卡類似我們熟悉的PC卡,但寬度只有PC卡的一半,Express卡必須支持x1的PCI-Express和USB2.0。
PCI SIG最近又在制定PCI-Express的線纜標準,可以使用普通的6類網線擴展外設。由于x1的PCI-Express可以提供500MB/s的高速,它幾乎可以做任何事。TI公司最近演示了一個平臺,同時傳輸4道高清的壓縮視頻流,包括1394相機、DVD播放機、數字錄像機和高清電視,效果非常理想。這一標準還沒有規定線纜的傳輸距離,在TI的演示平臺上使用2米多的6類網線,線纜的長度取決于物理層控制器的驅動能力,估計6-7米的長度應該問題不大。
PCI-Express是PCI的延續和繼承,在軟件上是兼容的,因此系統升級只需要升級硬件部分。目前有很多與數字電視有關的處理器多支持PCI接口,例如Zoran公司的TL81x/TL85x和G9系列、Broadcom公司的7038和ATI公司的ATI225/226,以它們為基礎設計的系統如需連接到PC機,只需要一個PCI-Express轉PCI的橋,而無需改動硬件和軟件。
為什么PCI-Express在3C融合中顯得如此重要呢?這是基于一個共識,在一個家庭里PC機中的CPU是最強大的處理器,其處理能力、運算速度和軟件支持都是其他處理器無法比擬的。PC機還具有海量的存儲能力,零售價也不斷下滑,由PC機擔當家庭網絡的主控制器是很好的選擇。之前由于PC機擴展接口提供的帶寬不夠,這一優勢無法實現,而PCI-Express的線纜標準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PCI-Express會不會取代USB總線呢?在這一二年之內肯定不會,之后要看PCI-Express的外設是否足夠的多,也要看象Intel、AMD和Apple這樣的公司采取什么樣的策略。但不管怎么樣,PCI-Express的標準已經來了,其線纜的標準也即將會來到,必將會給3C融合帶來革命性的提高。
DVI/HDMI連接顯示器
DVI指數字視頻接口,HDMI是高分辨率多媒體接口,DVI只支持視頻信號,HDMI還支持音頻信號。DVI/HDMI實際上是實現并串/串并轉換,在發送端把并行的音視頻信號轉換成串行的TMDS信號,在接收端再把TMDS信號還原成音視頻信號,這里的音視頻信號是指未經壓縮的原始信號。
目前連接到顯示器的有幾種方式,TTL、LVDS和DVI/HDMI。TTL是并行接口,關于使用并行接口的問題前面已經談到,所以這種接口基本上只能在一些小尺寸的顯示器上看到。LVDS采用差分的串行方式,缺點是支持的速率不夠高,只能達到230MB/s左右,即SXGA的分辨率。另外LVDS也無法提供內容保護的機制,所以和TTL接口類似,LVDS主要應用在一些中小尺寸的顯示器上。
DVI/HDMI可以支持到UXGA的分辨率,已經超過了高清電視需要的分辨率。DVI可以通過HDCP提供內容保護的功能,而HDMI本身就含有HDCP的內核。基于這兩個因素,帶HDCP的DVI或HDMI已被美國FCC強制規定必須加在與高清電視有關的電子產品上,例如高清電視機、有線機頂盒、DVD播放機等,歐洲、日本和韓國很快也會有類似的要求,我國可能會先將DVI接口作為一個可選項,之后再過渡為一個事實上的標準接口。HDCP的費用為15,000美元的年金,每組秘鑰根據每單定貨量的不同在0.5-10美分之間。
DVI/HDMI是點對點的連接,不能實現聯網功能。在一臺設備上如果需要接入多個其它設備,可以使用開關或分配器。DVI/HDMI的應用范圍比較單一,只能用在與顯示器有關的產品上,所以在數字家庭網絡中屬于終端接口,是數字家庭網絡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無線傳輸的前景無限
目前比較多見的無線傳輸方式有藍牙(Bluetooth)和無線局域網(WLan),無線超寬帶(UWB)是一個比較新的標準。在前面的圖中,我們看到WLan適合應用在高速的數據網絡,而UWB適合應用在高分辨率的音視頻信號傳輸和短距離的高速數據同步。藍牙受限于其傳輸速率過低的缺點,沒有在市場上找到更多的定位點。
無線傳輸的最大優點在于擺脫了線纜的束縛,因為用戶可能需要添加、更換和升級電器,不同的接口和線纜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對于家庭網絡來說,線纜和接口是很關鍵的部件,用戶大都有這樣的經歷,家中電視機的畫面質量不好,這很有可能是線纜的阻抗不匹配造成的。目前的電器連接局限在有限的幾臺設備之間,而且數據傳輸速率較低,如果升級到標清或高清的數字電視,線纜的影響可能會更大,如果使用不合格的線纜,輕者使圖像質量下降,重者可能無法接受。我們當然建議用戶選用得到認證的線纜,但這些線纜肯定比較昂貴,在一次性投資時用戶不一定能接受。接口也有同樣的問題,隨著半導體工藝的提高,芯片抗擊靜電的能力有所下降,對于具有熱插拔功能的接口技術要求很好的防靜電設計,電器本身也需要有很好的接地,如果這兩者不理想,很有可能在熱插拔時將芯片擊壞,嚴重的可能傷害整個系統。而使用無限傳輸就不會有類似的煩惱。
WLan已是很成熟的技術了,除了應用在數據網絡,也有人嘗試將它應用在家用電器上,在最近召開的第六屆高交會上康佳公司就展出了這樣的產品,并引起了很多參觀者的興趣。WLan的問題在于傳輸速率還是比較低,無法滿足高清電視節目的傳輸需求,而且發送需要的功率較大,帶來的結果是成本比較高。
UWB是新興的標準,從技術上來講很適合應用在家庭網絡,傳輸速率高、發送所需的功率小、成本很低等都是它的優勢。UWB還處于起步階段,以MBOA聯盟為例,目前有Staccato和Wisair公司實現了PHY層控制器,TI、Intel和NEC公司實現了MAC層控制器,但到真正的產品面市還需要一年的時間。
UWB真正被用戶接受還需要整個產業界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有大量不同的終端產品,否則使用UWB就沒什么意義;其次要有很好的服務,通過豐富的增值服務帶來新的商機和吸引更多的用戶是因特網和手機在短時間里獲得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成本永遠是一個關鍵的因素,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將保證用戶獲得最具性價比的終端產品。
無線傳輸特別是UWB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將來它將取代有線連接技術,或者僅僅是有線連接技術的一個補充,或者兩者平分秋色,我們將拭目以待。但不管采用何種技術和接口,數字家庭網絡的時代必將到來。
作者:潘曉磊
德州儀器連接產品線高級應用工程師